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品】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汇总六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儿园大班教案篇1【活动目标】1.感受音乐的情绪变化,体验师幼、同伴间共同游戏的快乐。2.通过以游戏的方式了解熟悉音乐的风格。学习用创造性的动作自由表现乐曲中比力气、比跳舞、比嗓门的情节。3.理解游戏玩法和规则,能跟着音乐的变化玩游戏。4.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活动准备】故事图片、音乐。【活动过程】1、幼儿听鸡和狐狸的故事。(1)教师根据图片完整的讲述故事。小鸡出门去散步,狐狸发现了小鸡,馋得直流口水,悄悄的跟在后面。当小鸡走出农场后狐狸跳了出来:"呵呵,看你往哪儿逃。"为了不让狐狸吃掉,于是小鸡想办法。首先小鸡想到比力气吓倒狐狸,小鸡说:"我的力气比你大。"狐狸说:"我的力气比你更大。"然后小鸡想到比跳舞将狐狸逗乐。小鸡说:"我的舞蹈跳得好。"狐狸也跳了起来:"我的舞蹈跳得更好。"接着他们比嗓门。小鸡伸长着脖子:"我的嗓门比你大。"狐狸也伸长脖子用尽力气:"我的嗓门比你更大。"最后,他俩都扯着嗓门大声叫,由于叫声太大了,结果把猎人给引来了,猎人看到狐狸,一枪把它打死了。于是小鸡得救了。(2)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容,重点理顺小鸡和狐狸比试的内容与顺序。师:狐狸有没有把小鸡吃掉,小鸡想了什么办法来战胜狐狸?比试了几个项目,顺序是怎样的?小鸡为什么要跟狐狸比叫声?2、完整倾听音乐做律动,解决角色与音乐间的关系。(1)师幼扮演小鸡随乐做初步的律动,解决小鸡的动作与音乐的关系。师:现在,我们一起跟着小鸡去散步吧。(2)幼儿扮演小鸡,教师扮演狐狸做律动,进一步熟悉小鸡的音乐与动作。(3)师幼扮演狐狸,解决狐狸的动作与音乐的关系。(4)幼儿扮演狐狸,教师扮演小鸡,进一步熟悉狐狸的音乐与动作。3、听音乐的第二段,师幼共同玩小鸡和狐狸比斗的游戏。(1)幼儿创造性的表演比力气。请个别幼儿创编动作:老师分别从面部表情、手的动作等方面进行引导。师:假如你们是小鸡,你们怎么向狐狸展示自己的力气大?(2)幼儿创编搞笑的舞蹈将狐狸逗乐。师:你们会用什么样的`舞蹈将狐狸逗乐?(3)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出嗓门大。师:用动作怎样显示出你们的嗓门大?(4)师扮演狐狸,幼扮演小鸡,尝试进行比斗的游戏。师:我们把刚才练习的本领连起来跟狐狸比试一次,看看我们的小鸡是不是真的能战胜狐狸。4、分角色完整倾听音乐玩游戏。(1)第一遍:教师请一名幼儿,并由幼儿自选角色,与教师完整倾听音乐玩游戏。(2)幼儿俩俩合作扮演狐狸和小鸡,完整听音乐玩游戏,游戏后针对游戏规则等进行评价。师:游戏中出现了哪些问题?要怎样解决这些问题?(3)幼儿第二次进行完整玩游戏,游戏后针对游戏规则等进行评价。小百科:狐狸身体纤瘦,毛长且厚。体长加尾长2到3英尺(60到90厘米)。狐狸毛茸茸的尾巴是头部和身体的一半或2/3,尖嘴。幼儿园大班教案篇2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归纳,初步感受作品的内容与意境,体会点和线在吴冠中作品中的巧妙运用。2、尝试运用点、线大胆创作,能较好地表现自己喜欢的事物。3、能与同伴共同完成一幅圈画作品,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活动准备1、幼儿已经初步了解吴冠中及其作品风格,有基本的用毛笔创作的经验。2、课件:吴冠中作品多幅,幼儿的点线作品多幅。3、国画工具材料。活动过程1、欣赏三幅吴冠中的作品,感受画面的内容与意境。教师:吴冠中是著名的国画大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他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一看。(1)欣赏《小鸟天堂》。教师: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画上还有什么?这些小鸟在树林里干什么?心情怎么样?(2)欣赏《城市》。教师:这幅画画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这些彩色的点可能是什么?如果你就住在这个城市里,你会感觉怎么样?(3)欣赏《花草地》。教师:画上画了什么?这可能是什么季节的花?2、通过观察、归纳,感受点和线在吴冠中作品以及幼儿作品中的巧妙运用。(1)教师:吴冠中爷爷在画画的时候,用到了一个作画的好方法。你们找找看,是什么?(2)教师小结:原来画家喜欢用一些大大小小彩色的点和一些粗粗细细、弯弯曲曲的线条来画画。我这里还有一些他的画,我们来看看都画了些什么,在这些画里奇妙的点和线又变成了什么。(3)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小朋友的画里,奇妙的点和线又变成了什么。3、幼儿创作。教师:请你和你的朋友一起合作绘画。你们准备用奇妙的点、线来画什么?怎么画?4、展示幼儿作品,集体欣赏、评价。教师:你让奇妙的点和线变成了什么?谁愿意来说一说?【评析】该活动通过欣赏大量的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