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本因学设教.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以学为本因学设教.doc

以学为本因学设教.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以学为本因学设教“在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HYPERLINK"http://www.studa.net/"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HYPERLINK"http://www.studa.net/"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中心课题。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成为新课程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新课程数学教学理念的要求。教会学生独立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以学为本,因学设教,是现今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一、课前学生独立学习课前学生独立学习,就是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由学生依照教材自学,起到了“超前”的作用。学生课前自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突破:1、对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进行研读、做好记忆、理解掌握、应用等方面记录。2、对于例题进行小结反思,做好领悟、学解、改造、自编等尝试。3、对于配套练习、习题进行尝试解题,做好领悟思路、知识应用反馈,引申拓广等实践小结以上自学水平卡是参照心理学分析,把学习水平分为记忆性学习、理解性学习、评判性学习、创造性学习四级水平而设计的,教师应对学生做好以下说明,以便于学生自学时能自觉用好自学水平卡进行记录。(1)对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a、记忆。反复自学,但还不甚理解,只好先记住自学内容;b、理解。自学达到合上书本,能用自己的语言通顺无误地再现所学内容;c、掌握。看书自学,达到心领神会或能对其评价、改进;d、应用。熟练掌握其本质,灵活应用于解题。(2)对于例题:a、不懂。看不懂书上解答,需要请教他人;b、学解。看懂书本的解答,并能再现解题过程;c、自解。只看例题题目而不看解答,自己解之;d、自编。能先不看例题,自己依据定理、公式的条件和结论编题并解答。(3)对于练习题:a、参考他人完成,不理解;b、参考他人完成,已理解;c、独立完成,有错,已纠正;d、独立完成,全对。应该强调,无论用哪种水平自学,都要认真阅读课本,把自己的思考与课本的表述加以比较、分析,做到学有所得,并把自己独到的见解或疑点认真、简要地记录到表中去。二、课堂学生合作学习,教师设教导学学生在独立学习—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后,带着求知欲(问题意识)和表现欲(参与意识)来到课堂,他们对课堂、对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从而客观上迫使教师不能把教学仅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上。而应在启迪智慧、培养悟性上下功夫,为此,我们设计了如下几个教学环节:1、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由4至6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由学习水平为上、中、下的学生组成,可由学习水平为上的同学当小组长,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让先进的学生不仅参与学也参与教。上课时,安排10至15分钟时间由小组同学互相检查、核对练习、习题的解答、交流自学体会、解决较易于解决的疑难问题,并确定小组中有代表性的问题有待于全班质疑。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相互启发、相互质疑,彼此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有利于纠正独立学习中存在的错误和克服知识上的不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较简单的疑难问题,并确定中心质疑问题,为下一个环节保证了质疑的质量,节省了质疑时间。2、质疑释疑,归纳反思(1)质疑:学生把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后而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质疑,根据学生的质疑情况,教师也可设立问题让学生思考,疑点控制在5至7个有代表性、能突出主题的问题。(2)释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由教师设立的问题情境,教师应不急于作出正确的解答,而是留有一定的时间给同学思考,尝试解答,教师再做点拨、评价、补充完善。(3)归纳反思:随着师生质疑、释疑的结束,教师应及时地总结质疑问题的种类、释疑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关键,并归纳本节课学习应达到的知识目标、学习要点,让学生反思,知识要点的归纳也可让学生进行尝试。本环节实用时间控制在15至20分钟内。通过质疑释疑,归纳反思,实现了由学生现有发展区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同学帮助下解决最近发展区问题,本环节不仅实现了课程知识的学习过程(动态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质疑能力。3、强化练习,内化能力根据课前掌握到的学生独立学习的信息(可由自学水平卡来收集),以及课堂学生小组讨论,质疑释疑中收集到的疑难问题,或由教师把握的知识点的重要性、题目设计的疑难性、解题方法的关键性,预先制定需要强化练习、重点讲解的例习题,或引入课外习题,做为课堂作业,当场矫正反馈、规范纠正。本环节时间控制在20至10分钟内。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达到以下目标: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