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突发意外及中毒的现场急救知识溺水,也称淹溺,是指人淹没于某种液体(大多为水)中,由于呼吸道被外物堵塞或喉头、气管发生反射性痉挛而造成的窒息和缺氧,以及液体进入肺后造成呼吸、循环系统及电解质平衡紊乱,最后造成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溺水的危险因素溺水的临床表现溺水的现场急救坠楼坠楼的临床表现坠楼的现场急救坠楼的现场急救坠楼的现场急救坠楼的现场急救坠楼的现场急救坠楼的现场急救坠楼的现场急救触电触电的临床表现电击伤急救基本原则触电的现场急救触电的现场急救触电的现场急救触电的现场急救触电急救流程图食物中毒食物中毒的特点食物中毒的现场急救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2、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的急救大肠杆菌存在于正常人肠道内,一般情况下不致病,但食用被该菌污染的食物时就会致病,这些病菌进入胃肠后继续繁殖,引起胃肠粘膜充血、水肿等病变肠毒素分为不耐热和耐热毒素,中毒多因食入污染的食物、水所致3、嗜盐菌食物中毒的急救嗜盐菌又称副溶血性弧菌,广泛存于海水中,因此各种海产品带菌率很高。当食用海鱼、海蜇以及食用盐腌制的并被污染的肉类、蛋类、鱼类、咸菜时,可引起中毒⑴、诊断①食用海产食物和盐腌食品史,特别是食用未煮熟鱼类,或使用的刀、板、擦皮、手指等被病菌污染,以及生吃鱼类、蔬菜等都可致病②胃肠道症状严重,恶心、呕吐、腹痛,特别是肠糜烂、充血、水肿,并出现脓血水样便。甚者发生休克、溶血现象③粪便分离出嗜盐菌1、河豚鱼中毒产于沿海及长江中、下游一带,是一种味道鲜美但含有剧毒的鱼类河豚鱼引起的中毒,在日本每年约有100~200例发生,死亡率为50%~80%。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时常发生,死亡率较高河豚鱼所含主要有毒成分为河豚毒素,为一种无色针状结晶,微溶于水,理化性质稳定,煮沸、盐腌均不易被破坏,100℃加热7h,200℃以上加热10min才能被破坏,是毒性极强的神经毒素河豚鱼的肝、脾、肾、卵巢、睾丸、皮肤及血液、眼球等均含有河豚毒素,其中以卵巢最毒,肝脏次之。新鲜洗净的鱼肉一般不含毒素,但鱼死后较久,毒素可从内脏渗入肌肉中每年春季2~5月为河豚鱼生殖产卵期,此时含毒素最多,因此河豚鱼中毒易在春季发生,应特别注意预防河豚鱼中毒特点为发病急速而剧烈,潜伏期很短,一般在食后10min~5h即发病病情发展迅速,初感全身不适,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然后出现口唇、舌尖及手指末端刺痛发麻,随后感觉消失而麻痹。继之四肢肌肉麻痹,逐渐失去运动能力,身体摇摆以至失去平衡,最后全身麻痹呈瘫痪状态。可有语言不清、瞳孔散大、血压和体温下降一般预后不良,常因呼吸麻痹、循环衰竭而于发病后4~6h内死亡,致死时间最快者可在发病后30min内死亡,病死率为40%~60%(3)救治临床分型因毒蕈种类繁多,通常根据其所含的有毒成分和中毒临床表现分为五型:1)胃肠炎型:引起中毒的毒蕈主要为黑伞蕈属、乳菇属、红菇属等的某些蕈种。所含毒素为刺激胃肠道的类树脂物质、甲酚类等。中毒潜伏期为0.5~6h,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剧烈腹泻,水样便,体温不高,严重者可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经适当对症处理可迅速恢复,一般病程2~3天。预后较好,死亡率低2)神经精神型:中毒症状是精神兴奋,精神错乱或精神抑制等神经性症状。如毒蝇鹅膏菌、半卵形斑褶菇中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应。其毒素为类似乙酰胆碱的毒蕈碱。潜伏期约1~6小时。临床表现除胃肠炎症状外,尚有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多汗、流涎、流泪、脉搏缓慢、瞳孔缩小等。用阿托品类药物治疗效果甚佳。少数病情严重者,可有谵妄、幻觉、呼吸抑制等表现。个别病例可因此而死亡3)溶血型:开始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发病3-4天后出现溶血性黄疸、肝脾肿大,肝区疼痛,病程2-6天,死亡率不高4)脏器损害型:引起中毒的毒蕈有伞属、秋生盔孢伞属等,此类毒素为剧毒物质,对人致死量约为0.1mg/kg体重,可使体内大多数器官发生细胞变性坏死。含有此类毒素的新鲜蘑菇50g(相当于干蘑菇5g)即可致人死亡。此型中毒病情重,如不及时抢救,死亡率可达60%一80%。病情发展复杂,临床经过可分为6期5)光过敏性皮炎型:我国目前发现引起此类症状的是叶状耳盘菌。云南一男孩误食后过敏因喉头水肿死亡亚硝酸盐类食物中毒是指食入含亚硝酸盐类植物中毒,亦有误把亚硝酸盐当食盐用的中毒报告急救处理(1)催吐、洗胃和导泻(2)解毒剂:美蓝、维生素C(3)对症治疗:吸氧、输血霉菌在谷物或食品中生长繁殖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人和动物摄入含这种毒素物质发生的中毒称为霉菌毒素中毒霉菌毒素中毒具有以下特点①中毒的发生主要通过被霉菌污染的食物;②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食品和粮食用一般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将其破坏去除;③霉菌生长繁殖和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