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幼儿园玩泥巴教案幼儿园玩泥巴教案(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玩泥巴教案,欢迎大家分享。幼儿园玩泥巴教案1一、设计思路我班幼儿对音乐有一定的兴趣,他们能按音乐的节拍和内容做简单的舞蹈动作和模仿动作。很喜欢音乐和舞蹈,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为了进一步培养他们对音乐,舞蹈的兴趣,我选择了旋律优美,节奏鲜明,形象生动的《玩泥巴》这首音乐作品,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试图能够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用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快乐的情绪体验。二:活动目标:1.在舞蹈中培养幼儿的动作协调性,节奏感;培养幼儿根据音乐的性质和内容创编动作的`能力。2.在活动中体验愉悦的情绪,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三:重点与难点幼儿把握动作的多样性和活泼俏皮的特点四:活动准备:1.电视机,摄像机2.录音机,磁带,鼓五:活动过程:(一)双圈集体舞。(二)跟着鼓声有节奏的走,调节小朋友之间的距离,鼓声停止,幼儿席地而坐。(三)欣赏歌曲1.欣赏第一遍。提问:这首歌叫什么名字?你听了有什么样的感觉?2.欣赏第二遍。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请幼儿根据歌词说出歌曲内容。3.讨论小结:歌曲里唱的那个小朋友为什么不想弹琴画画?你们有什么心里话会对谁讲?(四)师生共同创编舞蹈。1.教师示范创编歌曲前面部分。2.跟着音乐,师生完整表演前半部分。3.根据歌曲内容引导幼儿创编玩泥巴的舞蹈动作。4.观看录像互相观看模仿。5.逐句依次请2—4名幼儿展示自己的创编动作,然后幼儿一起学动作。6.随教师将提炼的动作完整连贯的跳一次。(五)幼儿表演舞蹈1.全体幼儿随音乐表演。2.看录象,比比谁的动作最美。(六)邀请舞鼓励幼儿大胆邀请客人老师一起跳舞。幼儿园玩泥巴教案2一、课题:宝贵的泥上(适用于4-5岁儿童)二、活动目标:了解泥土的种类及作用;知道人和动物都需要泥上;对幼儿进行初步的生态和环境教育。三、活动准备:1、在本园天台及种植园地。2、在天台布置一堆掺有许多塑料袋、一次性使用饭盒等杂物的泥上。四、活动过程:1、带幼儿到种植园散步,并提出观察要求: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散步,你们要仔细看看,泥上上有什么?2、来到种植园,让幼儿自由观察后,教师提问:泥上上有什么?3、了解泥上的.种类及作用:①再看看我们幼儿园周围的泥上跟种植园的泥上有什么不同?②原来泥土有很多种,有肥料的土叫有机上,混有沙子的土叫沙土,路上、操场的上叫硬土。你们知道这几种土有什么用吗?4、泥土有这么重要的作用,你们想一想,如果没有泥上,植物、动物、人类会怎么样?5、教师与幼儿一起挖掘泥土:现在请你们挖松一小堆土,看看泥土里有什么?再找找,泥土里有洞吗?如果没有土,它们会怎么样?6、教师与幼儿一起上天台观察有垃圾的泥土: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堆土,它与我们刚才看的那些土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它上面什么也没有长出来?种植园与天台比,你喜欢哪个地方?为什么?7、了解泥土被污染的后果,进行初步的环境教育:①为什么这堆土会变成这样?②如果你扔垃圾,他也扔垃圾,满地都是垃圾,盖住了泥土,会变成怎样?幼儿园玩泥巴教案3活动目标:1、在自由玩耍中感知胶泥的特性。2、通过游戏掌握摔泥、团泥、捏泥、压扁等基本技能。3、在玩泥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4、感受作品的美感。5、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活动准备:红色胶泥若干,一处供幼儿玩耍的场地。活动过程:一、师生共同玩泥,体验玩泥的乐趣。1、教师随意取泥放于手中,通过看、揉、捏,说出自己的感觉。泥巴捏在手中是什么感觉?捏一捏,有什么变化?2、幼儿自由玩泥,鼓励幼儿边玩边交流自己的感受。二、民间游戏:摔泥巴1、教师边念儿歌边摔泥巴,引起幼儿的兴趣:"东洼里,西洼里,都来看我放啪哩!"教师将涅好的泥巴甩下,发出"啪!"的响声。2、师生共同游戏,启发幼儿掌握摔泥方法:捏好小碗状,用力快出手。(教师巡回指导,活动中注意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渗透。)3、与幼儿一起讨论:怎样才能让泥巴发出响声?发出响声的泥巴,会在顶部出现一个大洞。打响的`幼儿要再次说儿歌:"东胡同,西胡同,都来给我补补丁。"其他幼儿要从自己的泥巴上掰下一块,捏扁把洞补上。如果泥巴未发出响声,对方幼儿要从其泥巴上挖三下:"泥花花,挖三挖。"4、幼儿两人一组玩游戏,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1)在未摔之前,检查泥巴窝窝底部是否完整。(摔泥的幼儿应尽量将泥碗破口摔大。)(2)一定要补住泥巴窝窝的破口。(补泥的幼儿,将泥压扁、压薄,能补起破口即可。)三.游戏结束:整理场地。小百科:人们对五光十色的装饰材料的硬性充塞和过度表现财富的浮躁心态已逐步摈弃,转而崇尚自然、朴实的风格,着重装饰的文化内涵,希望进一步获得深层次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