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研究中的应用——以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4.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研究中的应用——以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doc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研究中的应用——以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研究中的应用——以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一、前言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主要是指随着城市对用地需求的增长,如何在城市现状建设用地的基础上选择城市用地以及在宏观上如何进行城市用地布局。对于一个新城而言,也包括如何选择城址的问题。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的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城市未来发展的命运,合理的城市用地发展方向是维持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因此,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研究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它直接服务于城市规划方案的确定。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城市用地发展方向才是合理的?如何才能使其达到合理化?这就涉及到有关城市用地布局的思想及理论和相关的分析方法,因此,本文主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虽然任何城市用地的布局都没有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而是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进行相应的布局。但科学的用地布局思想和理论却对城市的合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集中与分散是有关城市用地布局理论中争论最多的话题,也是城市用地演变过程中永恒交替的规律,即:集中之后走向分散,分散之后又走向集中。经过无数城市发展历史的经验证明,只有在生态发展观的指导下,对城市用地布局因地制宜地进行有机的集中或有机的分散才是科学的选择。传统上对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的研究多是采取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该方法主要是从城市用地的可否建设性及可建设的适宜程度等方面进行考虑,虽然对城市方案的实施及城市建设提供了可行性,但却忽略了城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现实,同时也割裂了城市这个人工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联系,对城市未来的发展是不利的。而要维护城市的可持续性,其关键是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自然环境的生态承载力,并采取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限制和防止对城市用地需求的过度增长,以使城市用地的扩张与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持在平衡状态。因此,如何在区域的范围内,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对城市用地发展方向进行研究,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景观生态学在此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科学理论依据,可以作为进行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研究的一个比较理想的工具。本文主要是结合笔者参与的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项目,从理论及方法等方面探讨景观生态学中“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及“斑块—廊道—基质”模式等原理在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研究中的应用。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研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使其对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更具有指导意义,最终创造一个宜人的城市人居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二、城市用地布局的思想及理论综述从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城市规划发展的背后总是有着一定的思想基础作为支撑的,城市规划发展的实质是这些思想的不断演进和完善孙施文,《城市规划哲学》(1997,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在进行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研究之前首先来回顾有关城市用地布局的思想及理论是必要的。只有在正确的城市用地布局理论的指导下,才能运用正确的原理及方法在实践中尽量接近这种合理的城市用地布局。(一)国外相关理论图1维特鲁威的理想城市平面图1.早期对城市用地理想模式的探索早在古希腊时代,国外就已形成有关城市用地选择及布局的思想。古希腊建筑师维特鲁威(MarcusVitruviusPollio)在《建筑十书》中对城址选择、城市形态、规划布局等都作了相关的论述并提出了城市布局的理想方案(图1)。他认为城址的选择应具备以下4个条件:(1)要有利于避开浓雾、强风和酷热;(2)必须占用高爽地段,远离疫病孳生地;(3)要有丰富的农产资源和良好的水源;(4)要有便捷的通路或河道同外界联系。到文艺复兴时期,L.B.阿尔伯蒂(LeonBattistaAlberti)等人在维特鲁威的基础上,发展了理想城市的理论。阿尔伯蒂1452年著有《论建筑》一书,该书从城镇环境、地形地貌、水源气候和土壤等着眼,对合理选择城址以及城市和街道等在军事上的最佳形式进行了探讨。16世纪英国学者托马斯·摩尔(T·more)又提出了乌托邦(Utopie)的设想,当时在英国由于资本主义的诞生,城市迅速膨胀,由于对周围农村的吞噬而出现了居住拥挤、卫生条件恶化等诸多问题。因此,在摩尔所描述的乌托邦里,设有54个城市,为与周围的乡村相互融合并方便相互之间的交往,每个城市的规模都不大,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比较系统地提出的理想城市用地布局模式。2.工业革命之后对城市用地布局的反思18世纪的工业革命使城市的规模及数量获得空前的增长,城市也相应地暴露出更多的诸如城市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于是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原有的城市用地模式,城市的用地究竟向何处发展,国外的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诸多思想及理论上的建议。(1)线(带)状城市图2马塔的“线状城市”伴随着工业革命,铁路等交通方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而使城市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方便。1832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