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学生版 (高二选修).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学生版 (高二选修).docx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学生版(高二选修).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学生版(高二选修)《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学生版(人教版高二选修)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2、通过阅读人物的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3、体会文中哲理及作者情感。第一课时一、知识链接:文与可(1018~1079),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75)出任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改知湖州(今浙江湖州),赴任途中死于陈州(今山东诸城)。元丰二年三月,苏轼任湖州知州,这时文与可已去世,七月七日,苏轼在晾晒书画时,发现亡故的文与可送给自己的一幅《筼筜谷偃竹图》,见物生情,就写了这篇杂记。本文庄谐相衬,情深意切,是篇典型地体现苏轼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特点的优秀散文。二、正字音1、畴昔()2、笔砚()3、以书遗余()4、喷饭()5、寒梢()6、筼筜()7、缣素()8、飞鹘()蹑足()10、轮扁()11、斫轮()12、箨龙()三、重点实词1、为《墨竹赋》以遗与可2、投诸地而骂3、以为口实4、而读书者与之5、余因而实之6、月落庭空影许长:7、近语士大夫:8、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9、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四、一词多义乃: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乃见其所欲画者其:乃见其所欲画者岂独得其意而予亦悔其随之以追其所见其所以然然:自视了然予不能然也然二百五十匹绢以: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与可以书遗予曰吾将以为袜之: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生而有之也临事忽丧之士大夫传之而读书者与之五、通假字1、与可没与陈州2、少纵即逝矣六、古今异义1、初不自贵重古:;今,价值高2、月落庭空影许长古:;今,也许3、废卷而哭失声古:;今,废弃4、吾将以为袜古:;今,认为5、发函得诗古:;今:发送6、而读书者与之古:;今:给7、以书遗余曰古:;今:遗失七、词类活用1、吾将买田而归老焉2、余因而实之3、与可厌之4、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5、初不自贵重八、特殊句式1、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2、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3、足相蹑于其门4、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5、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6、吾将以为袜7、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8、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9、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10、轮扁,斫轮者也九、成语释义: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鹘: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纵: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庖丁解牛: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轮扁斫轮:轮扁:春秋时齐国有名的的造车工人;斫轮:用刀斧砍木制造车轮。指。第二课时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回答问题:1、这部分所阐发的创作思想主要是什么?2、这部分引用苏辙《墨竹赋》语句的作用是什么?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回答问题:苏轼回忆了文与可与竹子有关的哪几件事?分别表现了文与可怎样的性格形象?【总结全文结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归纳主旨】:文章总结文与可的绘画理论,陈述自己对“”和“”创作思想的理解,指出“”与“”的密切关系。又通过叙述文与可的轶事和二人间的交往,表现了他的品德、个性,因旧谊深厚,故睹物思人,传递出深切的悼念之情。【总结艺术特色】:第一段重,第二段重,简短的第三段则更富有绵长的意味。该文信笔挥洒,舒展自如。文中有正论,对戏语,或引诗赋,或摘书牍,时而讲琐事,时而举典故,机变灵活,姿态横生。不过它虽然写得随便洒脱,纵横变化,但并不杂乱无章,散漫失纪,而是始终紧扣题目,紧扣文与可所画的《筼筜谷偃竹图》来展开文章。本文以为主,兼具叙事和说理。对绘画理论的阐述、对《偃竹图》的由来和种种有关琐事的叙述,其实都是围绕着展开的,文章的中心是通过对与画竹相关的绘画理论的阐释和生活琐事的描述,表现了作者。【高考链接】:1、为下面一则新闻加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个字。新华网成都4月18日电(记者余里)记者18日从四川省眉山市旅游局获悉,随着“东坡老家,快乐旅游城”形象的逐步确立,2010年,眉山将投资38亿元着力打造川南休闲度假旅游圣地。2010年,眉山积极打造三苏祠-老峨山、柳江古镇-瓦屋山一线等特色旅游产品,丹棱梅湾湖、东坡广济桃花山、仁寿文宫等地的乡村旅游产品,七里坪国际避暑度假区、水天花月水上乐园等休闲度假型产品。同时,加强宾馆饭店的新建和改造升级。眉山市俗称眉州,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苏轼)的故里。苏东坡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据三席。眉山的“三苏”遗存丰富,三苏祠是三苏父子故居;远景楼号称“中国四大名楼”,苏东坡曾为其作《眉州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