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萬二千年前台灣東北海域發生超級海嘯蘭陽平原的形成未明雪山山脈北段有大山崩的痕跡2005年初,國內著名學者蔡義本教授和李昭興教授指出:台灣東北海域地底確實仍有殘餘岩漿庫,台灣北部岩漿活動不僅只有龜山島附近,北部陸地只要有地殼裂隙,岩漿就可能從裂隙噴發出來,形成火山爆發。又稱台灣東北海域海底火山群都出現在斷層帶破裂的地方,未來會繼續沿斷層帶延伸發展到東北角,成為台灣災害性海嘯起源區。火山群台灣海嘯起源區台灣東北角及海域曾多次火山爆發台灣東北角及附近海域至今仍充滿許多火山。中山大學陳鎮東教授提供「河姆渡遺址」位於浙江省餘姚市河姆渡鎮,濱臨浩蕩東流的餘姚江,其文化遺存距今6000年到7000年之間,與台灣大坌坑文化約略同時存在。近年的考古發現,其文化約在六千多年前曾被海嘯所破壞。因河姆渡遺址濱臨太平洋,可知在六千多年前太平洋曾發生海嘯。今在核四廠區內地底有一砂層,根據重疊律推算,證實這層是六千多年前曾發生海嘯所產生的沉積層。當時在台灣的先民受到這海嘯的肆虐,就開始移居南洋各島,形成南島語族的版圖。台灣東北角雪山山脈北段附近屬於北部火山群的地區,古代曾經火山爆發多次,至今宜蘭地區仍蘊藏豐富的地熱,並且遺留礁溪與烏來兩處天然溫泉區。另外,在東北角經常可以撿到浮石,尤其每經大雨過後,從山上大量沖下,遍佈山溝及海岸邊,至今還可以看到遺留下來的浮石,以及經人收集而成的浮石堆,販售做為清潔用品,磨洗鍋底黑垢的用具,台灣的浮石全由此區供應。浮石又稱輕石、浮水石,它是火山爆發,岩漿噴出冷卻後,充滿空氣的小石子,顯示台灣東北角曾經發生多次火山爆發的紀錄。蔣渭水高速公路雪山隧道施工困難雪山山脈北段隱藏地下天然水庫取樣日期坪林茶樹枯萎證實雪山山脈有地下天然水庫古時當雪山山脈北段「層型火山」發生火山爆發時,地下岩漿庫的岩漿上升,將堅硬的「地下天然水庫」加熱而膨脹,產生極大壓力而爆破其岩壁,導致雪山山脈北段東側山崩,併發生連鎖效應,使整片巨大的邊坡滾落,造成大山崩。其崩落巨大的土石方落入海底,形成美麗的內凹圓弧狀海岸。其土石方的崩落,導致一千餘公尺高的雪山山脈北段崩落到三千公尺深的太平洋海底,因而引起「海嘯」。從東北海域地形圖等高線的資料可看出東北海域是以蘇澳灣為中心,海底等高線受黑潮北流影響,偏北向外凸出降低高程。除了在蘇澳灣有老河道形成的南北兩座凸堤為南方澳與北方澳以外,在蘇澳灣外海還有一些沙洲,其中有一個長度超過2.5公里的橢圓形海底沙洲接臨在出海口,顯示蘭陽溪曾經長期由蘇澳灣出海。在雪山山脈北段大山崩,形成蘭陽平原後,蘭陽溪不再受到阻礙而衝出新河道,形成現代的蘭陽溪下游。蘭陽溪出海口與蘇澳港地圖蘇澳灣曾經應是蘭陽溪的出海口雪山山脈四稜沙岩岩脈斷開顯示大山崩台灣東北海岸地質地圖蘭陽溪改道證明雪山山脈曾經大山崩雪山山脈北段東側山崩形成蘭陽平原台灣東北海域地形圖蘭陽平原周圍衛星立體影像國際鑽探船在宜蘭海脊鑽探作業海洋鑽探船在ODP1202站做地質鑽探試驗。從該站1275公尺深的海底,鑽入地層410公尺深,取出岩心,研究結果證實,南沖繩海槽平均沉積率是420~500cm/kyr,全球海底沉積率平均是3~5cm/kyr,可以發現具有世界最高沉積率。岩心研究結果約一萬二千年前沉積物ODP1202站和東北海域圖核四廠廠區在貢寮斷層附近(紅圈)屬於危險地區。一萬二千年前台灣東北海域發生超級海嘯,毀滅人類最早文化。在中國浙江河姆渡遺址發現在6~7千年前文化被海嘯毀滅。今在核四廠區內的地底有一砂層,根據重疊律推算,證實是六千多年前曾發生海嘯所產生的沉積層。今得悉台灣北部六千多年前曾發生火山爆發,龜山島在七千年前從海底火山爆發才浮出水面。由於龜山島仍是活火山,附近海域發現卅多個海底熱泉噴口,另有多達60多座噴出型海底火山,其中11座為活火山,形成台灣東北海域災害性海嘯起源區,並經其他多位專家學者(蔡義本、李昭興等)提出呼籲政府重視。現在礁溪、烏來仍是溫泉區,而且宜蘭山區地熱非常旺盛。核四廠鄰近基隆山火山群,基隆山就是火山爆發後的生成物。我們可以推測在這個區域的地殼內有殘餘的大規模岩漿庫,隨時會再噴出岩漿,形成火山大爆發,跟隨著大海嘯,將會如同姆大陸的慘狀(如圖)。核四廠區又在斷層帶,這是非常危險的區域,況且核四廠裝置設備是併裝車,最易出事。遲早會發生如日本福島事件,在東北角的核放射汙染物,將隨著強勁的東北季風全島走透透,寶島大部分將淪為廢墟,請大家轉告大眾。姆大陸的慘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