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地毯下的尘土》说课稿1.说内容:《地毯下的尘土》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童话。这篇童话通过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塑造了一个勤劳能干、诚实善良的小姑娘形象,并且通过童话故事的讲述告诉我们一个诚实、善良、勤劳的人是一定会有回报的,从而让学生受到思想的熏陶和感染。2.说联系:这篇童话为本单元的第二篇,是紧承上一课《骆驼寻宝记》的又一篇充满神奇浪漫的想像,富有生活情趣的童话作品,对儿童很有教育意义。《课程标准》里提到&ldqu;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3.教材处理:这篇课文比较长,按教参要求一课时完成,如不事先预习,教学显得过于仓促,因此在课前我让学生做了充分预习,要求学生课下借助工具书和相关辅助用书进行预习,内容包括:作家作品、掌握生字生词、熟读课文、理清情节等。学生在课前认真、充分地预习本文学习内容,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也是让学生变&ldqu;要我学&rdqu;为&ldqu;我要学&rdqu;的自主学习的具体措施。4.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⑴、学生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够找出文中对米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进而学会分析米妮形象⑵、知道米妮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⑶、通过观看视频能运用动作描写写一段话教学重点:学会分析米妮的形象及这篇童话的意义教学难点:课文标题与内容的关系及小姑娘米妮两次观望窗外的风景说明了什么二、说教法《课程标准》指出:&ldqu;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rdqu;课堂教学要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本着启发式原则,通过问答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可采用问答法;对人物形象的归纳可采用讨论法。《地毯下的尘土》是一篇充满神奇浪漫的想像、富有生活情趣的童话作品。本文的故事情节不复杂,内容也比较简单,人物形象分析也并不难。且《语文课程标准》里提到:&ldqu;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三、说学法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学习任务最终还是要落到学生身上,因为&ldqu;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rdqu;。《课程标准》的理念是&ldqu;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rdqu;,因此要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要反复朗读和默读,理清作品的.思路,领会的内涵,并对其表现手法有意识地加以学习和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采用朗读默读法、圈点勾画法、讨论法等学习方法。《课程标准》里提到&ldqu;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独立获得一些知识,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将使他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并能够解决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这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rdqu;四、说教学过程本文的内容富有教育意义,课文通过米妮出去找工作的故事,刻画了一个诚实、善良、勤劳、懂礼貌、乐于助人的小姑娘的形象,本文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非常独到细致,要在教学中通过朗读来认真品味、弄清楚这些描写的好处,并在作文中学会运用这些写法。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采取的是&ldqu;预习检测‐‐激趣导入‐‐整体感知‐‐讨论交流‐‐拓展延伸‐‐达标检测&rdqu;的教学思路,安排一课时来完成教学。(一)第一步‐‐预习检测在课前我让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字词进行了预习,所以在学习新课前要检测一下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其中生字词,初一就占了很大一部分,因此学好字词是初一教学任务的重点)具体做法:在这一部分我采取了对学生分层次考察的做法,也就是每组中1号2号的学生能用教师出示的几个词语造句;3号4号的同学能说出书下注解中词语的含义;5号6号同学会写出书中涉及的词语第二步‐‐激趣导入多媒体出示以下十个词语:同情自律责任友谊工作勇气坚韧诚实信仰忠诚1、以上这十个词语中,你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哪一个,为什么?初一的学生对这几个词语并不陌生,而且对这几个词语会有自己的理解能够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2、介绍《美德书》。其实,这十个词语被认为是人类本性中永久不变的最基本的十大美德。有一本书专门讲述了这十大美德,这本书就叫《美德书》,该书里面收集了许多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如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书厚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