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湖南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06年湖南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doc

2006年湖南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06年湖南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语文一、考试指导思想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进行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终结性考试。考试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真实地反映全体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业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语文课程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审美情趣;要注重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及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杜绝设置偏题、怪题。二、考试内容和要求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的内容应全面反映《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以《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7-9年级)”为依据,全面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状况。为了体现语文素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试卷呈现可分为“语言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大板块,从五个能力层级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蕴涵在其中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语文素养进行有效的考查。五个能力层级为: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D.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灵活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E.欣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欣赏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包括字词的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古诗文的积累以及语言的实际运用等。1.识记A(1)准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中3500个常用字的读音、字形和基本意义(以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为依据)(2)规范、整洁地书写汉字(3)记忆并准确默写课文涉及的名篇名句,包括《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背诵篇目(4)识记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文学名著的文学常识,识记课文涉及的重要文化常识2.理解B(5)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具体含义(6)了解《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需要掌握的语言、文章、文学相关知识3.应用D(7)熟练使用字典、词典,会用多种检字方法检字查词(8)正确使用词语(包括常见成语)(9)辨识、修改常见的病句(10)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11)运用基本的语法修辞知识理解句子含意、品味语言、表情达意(12)根据要求仿写、扩写、缩写、续写(13)在具体交际情境中,根据对象、场合,完整准确、文明得体、有针对性地倾听、表达、应对(14)在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有效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阅读包括现代文、文言文的阅读。I.现代文阅读阅读材料以课外为主,选择文质兼美、难易适度的典范白话文。选文要相对完整,并有出处。1、理解B(15)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16)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17)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或创造性的理解2.分析综合C(18)搜集、整理文章中的有用信息(19)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20)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21)把握简单说明文和一般科技文章的说明对象和常用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领会科技说明文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22)把握议论文中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以及常用的论证方法,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3.鉴赏评价E(23)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情感、语言和表达技巧(24)对文章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25)对文章的某一方面能提出疑问并有自己的看法II.文言文阅读阅读材料以课内文言文为主,也可适当选用与课文难易相当的浅易文言文。1.理解B(26)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字词在句中的含义(27)正确理解文言句子在文中的含意(28)对文本能借助注释进行解读,能根据已有的文言知识正确地朗读2.分析与综合C(29)整体把握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中心意思(三)写作综合考查学生恰当地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以及体现在写作过程中的习惯与方法、情感与态度。鼓励有创意的表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