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经典授课教案(精品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经典授课教案(精品多篇).docx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经典授课教案(精品多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经典授课教案(精品多篇)【引言】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经典授课教案(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语文三年级苏教版上册优秀教案篇一《给家乡孩子的信》1.默读课文第三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巴金是个普通人吗?巴金是:五四以来著名作家,创作了二十几部中、长篇小说,十二本散文、游记,大量的短片小说还有许多译著,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但他却为什么把自己当作普通人呢?3.巴金为什么而写作呢?(1)理解“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多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字,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这句话的意思,,体会表达对祖国和同胞无限的爱而写作的思想感情。(2)用“不是……而是……”练习说话。4.巴金在心中怎样评价自己的饿一生的,同时又表达了什么希望?(1)默读课文,思考:巴金为什么说自己的一生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的一生?巴金思索、追求,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2)理解“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的意思。(3)什么是生命开花结果?读巴金说的第二句话,讨论:我们生存需要什么?我们比生存需要多得多的是什么?(4)“让生命开花结果”和“实现生命的意义”是不是一回事?(“人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句话就是讲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5.小结。巴金爷爷虽然是一个国际上有名的作家,但他却把自己当作普通人、平凡人、老实人,他当时87岁了,他还在思索怎样为社会添光彩,他还在追求怎样让生命开花结果,甚至他还希望“重新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要为社会添更多光彩”,“为别人奉献更多的爱”,让生命更有意义。可见他的品德是多么高尚啊!6、指导有感情朗读。二、讲读课文第四段1.巴金由于希望看到自己的生命开花,但是又不可能再活一次,只能怎么办?2.感情朗读,体会巴金由于珍惜时间、让生命开花结果的美好感情。三、讲读课文第五段1.指名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2.用亲切的语气朗读课文,把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真诚关怀的情感读出来。四、讲解信的格式1.以上我们讲的是信的正文。书信的饿格式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2.默读课文,对照格式,说说这封信中的称呼、结尾、署名和日期分别是什么?五、有感情朗读课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二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认识本课“楚固”等10个生字,会写“矛盾”等8个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其中道理,明白不能说话前后不一致,自相矛盾,更不能不懂装懂,欺世盗名,蒙混过关,要有真才实学。重点难点1.了解课文内容,领悟寓意,学习其中的道理。2.分析重点句。教学课时两课时。自相矛盾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①又卖盾②。[①开头交代了什么?]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句导读:这个楚国人在夸自己的盾。][②从这个楚国人的话中,你觉得他的盾怎么样?]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③穿。”[句导读:这个楚国人在夸自己的矛。][③你觉得楚国人卖的矛怎么样?]有个围观的人问他:“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句导读:围观的人给楚国人出了个难题。][④如果真的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你觉得怎么样?]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④,回答不出来了。[⑤他为什么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段导读:楚国人卖矛又卖盾,夸矛又夸盾,自相矛盾,前后不一致。知识讲解:①矛:长柄尖刀。古代一种用来进攻刺杀的武器。②盾:盾牌,古代兵器,是一种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剑的牌。①开头交代了楚国人卖矛又卖盾。②从楚国人的话中,我们感到他的盾是全天下最坚固的。③戳:用硬物尖端触击,刺。③从他对矛的夸口中,又感到他的矛是天下最锋利的矛。④如果用他的矛戳他的'盾,按说矛什么盾都能戳穿,该是能戳穿盾;但是他的盾又是“什么矛都戳不穿的”,结果就好办了。④张口结舌:张着嘴说不出话,形容害怕或吃惊而惊呆了,也表示羞愧的说不出话来。⑤因为他说的话相互抵触,前后不一致。滥①竽②充数③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起吹给他听。[句导读:写齐宣王喜欢排场,叫人一起吹竽给他听。][①开头交代了什么?]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句导读:讲南郭先生是怎么混进来的。]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④。[句导读:讲南郭先生装模作样,滥竽充数。][②找出描写南郭先生吹竽动作的词语,想一下,南郭先生这样装模作样,怎么没有人发现呢?]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句导读:讲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句导读:讲齐湣王不喜欢排场,喜欢听人一个一个单独吹。]南郭先生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