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2总平面布置的一般要求2.2.1符合工艺流程,顺畅连续短捷1.总平面布置应符合流程及使用功能的要求,保证生产流程的合理性和连续性,使整个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具有良好的联系,避免生产流程出现不合理的往复倒流现象。2.尽量使生产线直线运行,使货流运行距离最短。1.纵向作业线3.一般生产作业线的三种类型2.横向生产作业线3.环状生产作业4.总平面布置还应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应为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创造必要的条件。5.合理的生产流程对较低投资,节省运营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总平面设计的重要核心。4.总平面布置应考虑多种运输方式,并使之协调,以节约投资,减少运输费用。5.总平面布局时,主要运输道路尽可避免同运输繁忙的铁路相交,减少干扰。2.2.3布置紧凑合理,节约建设用地1.合理缩小建构筑物的间距。2.建筑物功能相近,可考虑合并布置采用联合厂房。如许多纺织厂、和机械厂就是采用一个联合大厂房。3.建筑物组合集中布置。4.提高建筑物层数。(像办公室、仓库(主体仓库)、生活福利设施等可以采用竖向叠加,减少占地面积)5.合理布置铁路线路,减少厂内铁路长度和扇形面积。6.开展综合利用,减少废渣、废料等的占地面积。7.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分期征用土地。避免早征晚用,征而不用。8.合理预留发展用地:预留在车间一侧或一端;在厂区留出整块场地在发展端;预留厂外。9.采取合理的建筑外形10.处理好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关系以及改扩建的新老关系。2.2.4利用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布置1.充分利用地形布置建、构筑物①平原地区地形平坦,采用平坡式布置;②丘陵地区高低起伏,可考虑阶梯布置;③山坡地区高差较大,可采用平坡式,或阶梯式布置;④建筑物长轴宜沿等高线布置;⑤结合工艺利用地形高差采用自流运输;⑥根据场地的面积及外形,选择不同的总平面布置形式。2.符合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①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②将重量大的建筑物、构筑物布置在承载力好的地段。③将有地下室的建、构筑物布置在地下水较深的地段。④避免在土质不均、地基承载力悬殊的地段(断层、滑坡、溶洞、软土等)布置建筑物,以免引起不均匀沉降。⑤特殊地区的布置要求(湿陷性黄土地区、冻土地区、膨胀土地区、软土地区等)。3.符合水文条件①对防水要求较高的车间布置在水位低的地段,以减少防水设施费用。如:乙炔站,电石与水生产乙炔气,故应放在地势较高,地面水位较低的地段。②场地整平标高应高于计算洪水位0.5m以上。③对位于山脚、低洼地及内涝地区的企业应有截洪、防洪、排洪设施。④对有可能渗漏腐蚀性介质的建构筑物,应考虑地下水的流向以免污染地下水其及其它建筑物的基础。2.2.5注意建、构筑物的朝向、通风与采光1.厂区方位的确定影响厂区方位的因素:(1)建筑朝向;(2)场地形状与南北向的关系;①东西长南北短,则有利南北向布置②南北长东西短,则有利于东西向布置(3)运输线路的影响,进厂铁路线路沿长轴布置,建筑物和铁路线平行布置。2.建筑物的朝向影响因素:①当地的气候条件:寒冷地区南北向好,炎热地区应避免西晒;②地理环境:山区考虑小气候适应山沟走向,平原地区南北向有利;③建筑场地形状:丘陵地、山坡地、平原地;注意山坡地阴面和阳面;④车间的生产要求:如有的车间有通风防晒要求;⑤建筑物使用功能要求:如需要求通风的车间以及需日照等要求的车间。3.自然采光要求:两个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应满足采光要求,按冬至中午太阳的高度角计算4.自然通风要求①高温车间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如炼铁、炼钢、烧结、铸造车间长轴宜与盛行风向呈45°―90°夹角。②产生有害气体、粉尘的车间应布置在通风良好地段,但应在夏季盛行风向的下风侧。③在寒冷地区为避免寒风袭击,采用0-45°(建筑物长轴与盛行风向夹角)布置。2.2.6满足卫生要求,有利环境保护1.将卫生要求相同、相似的车间靠近布置;2.洁净厂房应布置在盛行风向的上风侧;3.对产生烟尘或有害气体的车间或设备布置在厂区边缘,且位于居住区和盛行风向的下风侧;4.在山区建厂要注山区小气候的影响,如:山谷风、窝风,逆温层等;5.对三废的综合治理,从位置、场地上妥善安排,以保护环境;6.满足卫生防护距离要求,如:相关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2.2.7符合防护间距,确保生产安全在满足工艺及运输要求的总平面位置相对确定之后,要合理确定建构筑物之间的间距,各种防护间距要求如下:1.防火间距按《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J-87)规定执行;(1)使用大量易燃液体或气体的车间应布置在人少的场所及火源的下风侧;(2)大型易燃液体罐区的布置应考虑到液体流散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