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1.ppt学习PPT教案.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X 页数:94 大小:6.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糖尿病1.ppt学习PPT教案.pptx

糖尿病1.ppt学习PPT教案.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1.掌握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常见的并发症。2.了解糖尿病的分类。3.了解长期良好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意义。4.掌握糖尿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5.掌握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的使用6.掌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概述糖尿病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乏力、皮肤瘙痒、视物模糊(一)大血管病变(二)微血管病变1.糖尿病肾病2.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3.糖尿病心肌病(三)神经病变(四)眼的其他病变(五)糖尿病足(一)大血管病变1.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冠心病脑血管脑梗死肾动脉外周血管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二)微血管病变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瘤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典型改变。蛋白质的非酶糖基化、山梨醇旁路代谢增强、血液流变学改变、凝血机制失调、血小板功能异常、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增高等可能与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1.糖尿病肾病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Ⅰ期肾脏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升高入球小动脉扩张,球内压增加Ⅱ期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尿白蛋白排泄率(AER)正常或间歇性增高Ⅲ期早期肾病,微量白蛋白尿,AER20~200μg/minⅣ期临床肾病,AER>200μg/min,即尿白蛋白排出量>300mg/24h,尿蛋白总量>0.5g/24h,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浮肿和高血压Ⅴ期尿毒症2.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Ⅰ期微血管瘤,出血Ⅱ期微血管瘤,出血并有硬性渗出Ⅲ期出现棉絮状软性渗出Ⅳ期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出血Ⅴ期机化物形成Ⅵ期视网膜脱离,失明3.其他糖尿病性心肌病(三)糖尿病神经病变(1)周围神经病变感觉神经运动神经(2)自主神经病变胃肠心血管泌尿生殖排汗异常(四)眼的其他病变白内障、黄斑病、青光眼、屈光改变、虹膜睫状体病变等(五)糖尿病足末梢神经病变,下肢供血不足,细菌感染、外伤等因素,引起足部疼痛、皮肤溃疡、肢端坏疽诊断标准2.OGTT中2小时血浆葡萄糖(2hPG)的分类正常<7.7mmol/l糖耐量减低7.8~11.1mmol/l(140~<199mg/dl)糖尿病≥11.1mmol/l(200mg/dl)3.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或FPG≥7.0mmol/l(126mg/dl)或OGTT中2HPG≥11.1mmol/l(200mg/dl)。症状不典型者,需另一天再次证实。1型2型起病年龄及峰值<30岁,12~14岁>40岁,60~65岁起病方式急缓慢而隐匿起病时体重正常或消瘦超重或肥胖“三多一少”症群典型不典型,或无症状急性并发症酮症倾向大酮症倾向小慢性并发症心血管较少>70%,主要死因肾病30%~45%,主要死因5%~10%脑血管较少较多胰岛素及C肽释放试验低下或缺乏峰值延迟或不足胰岛素治疗及反应依赖,敏感不依赖,抵抗不宜进行体育锻炼者:(1)1型DM病情未稳定(2)合并糖尿病肾病者(3)伴眼底病变者(4)严重高血压或缺血性心脏病(5)糖尿病足(6)脑动脉硬化、严重骨质疏松等五、口服降糖药物(一)促胰岛素分泌剂1磺脲类2非磺脲类(格列奈类)(二)双胍类(三)a-糖苷酶抑制剂(四)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一)促胰岛素分泌剂1.磺脲类作用机制:磺脲类作用的主要靶部位是ATP敏感型钾通道(KATP)。促进胰岛素释放。剂量范围日服药生物半作用时间(h)(mg/d)次数衰期(h)开始最强持续甲苯磺丁脲500~30002~34~80.54~66~12格列本脲2.5~151~210~160.52~616~24格列吡嗪5~301~23~611.5~212~24格列齐特80~2401~212512~24格列喹酮30~1801~210~20格列美脲1~61910~20适应证:(1)2型DM经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不能控制,如已用胰岛素,日用量在20~30U以下。(2)肥胖的2型DM,用双胍类控制不佳或不能耐受者。(3)2型DM胰岛素不敏感,日用量>30U,可加用磺脲类药物。磺脲类不适用于:(1)1型DM(2)2型合并严重感染、DKA、NHDC,大手术或妊娠(3)2型合并严重慢性并发症或伴肝肾功能不全时(4)2型有酮症倾向者2.非磺脲类也作用于胰岛B细胞膜上的KATP,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种类:(1)瑞格列奈(2)那格列奈(二)双胍类作用机制: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肝糖异生及糖原分解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种类:二甲双胍、苯乙双胍(基本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