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生平与著作学术理论一、胃阴学说(2)养胃阴法甘凉濡润法酸甘济阴法清养醒胃法甘缓益胃法二、肝阳化风(阳化内风)(4)具体治疗方法和阳息风法滋补肝肾法清金平木法养血息风法培土息风法三、虚损证治(2)血肉填精——以大量的血肉有情之品填精补髓,培补肝肾之精血。在遣药组方上注意:一是虚损病证虽有阳虚,但不可用肉桂、附子之类辛热雄烈的药物,因为其刚燥之性容易劫伤阴精;二是虚损病证虽有阴虚之象,但不可用知母、黄柏之属,因为其过于沉寒,不通奇经。在重用辛热有情之品的基础上,往往配以苁蓉,枸杞子、菟丝子、当归、巴戟天等,共同组成“柔剂阳药”,是血肉填精法遣药组方的显著特点。(3)中下兼顾中下兼顾,即脾肾同治是叶氏治疗虚损病证的一个重要原则,体现了他对先后天之根本脾肾的重视。先后二天,互相依存,不可分离,一荣俱荣,一衰俱衰,肾虚日久必及脾,脾虚日久必及肾。因此,培补先天时必须兼以健运后天;补益后天时也必须重视培补先天,这就是治疗虚损病证必须中下兼顾、脾肾同治的道理。四、奇经辨治4.奇经病证治疗用药(1)滋补用于八脉空虚,精血不足,症见虚损,治宜滋补精血,选用血肉有情之品,如紫河车、鹿角胶、龟板胶、阿胶,鳖甲、鲍鱼、淡菜、人乳、羊肉及猪、牛、羊骨髓等,配伍当归、枸杞子、菟丝子、肉苁蓉、巴戟天、沙苑子等组成“柔剂闲药”,能入奇经而奏填补之功。(2)通调适于奇经实证,气血痹阻,络脉不通,“必用苦辛和芳香,以通脉络”;药如鹿角霜、当归、桂枝、小茴香、厚朴、青陈皮、川栋子、香附、郁金、降香、乌药、三棱、莪术、茺蔚子、延胡索、泽兰叶等。(3)镇潜若冲脉之气随阳明上逆者,须配伍镇潜之品,以收纳逆气,药如紫石英、龙骨、牡蛎、龟板、;鳖甲、半夏、旋覆花等(4)固涩若带脉失约,下焦不固,而致遗泄带下等证,须用固涩之品,以收敛固涩精气之亡失,药如五昧子、湖莲肉、芡实、山药、金樱子、覆盆子、鸣贼骨、补骨脂等。5.治疗虚损阴阳不足之证时,主张从补益任、督二脉入手。督脉主一身之阳,任脉主一身之阴。补任脉之阴当首选龟板,因“龟体阴,走任脉”,故善滋任脉之阴精;补督脉之阳当首选鹿茸,因“鹿性阳,入督脉”,“鹿茸壮督脉之阳,鹿霜通督脉之气”,故当首选。五、久病入络络病治疗大法“通血脉,攻坚垒,佐以辛香行气,是络病大旨。”通血脉,攻坚垒是治疗络病的主要方法,用药与二般的活血化瘀药有所不同,须借助于虫蚁飞走之品,如水蛭、虻虫、土鳖虫、穿山甲、露蜂房、鳖甲、地龙、全蝎、蜣螂等。辛香行气也是治疗络病所不可或缺的。因为攻坚通脉之剂,“非辛香无以入络”。辛香之品,宜通气机,具有将诸药领入络中的作用,药如小茴香、青陈皮、韭白汁、金铃子、延胡索等。故治疗络病,选药常常以通为用,如辛润之品当归须、桃仁,柏子仁等,具流通之性,善能入络通脉;辛温善散络中沉寒,如乌头、桂枝、吴茱萸、姜汁等;辛咸善能入络软坚散结,如瓦楞子、牡蛎、鳖甲、全蝎等。又有“络虚则热”,是指血络瘀阻而兼阴血不足者,治宜通络之法,佐以养阴清热之品,宣络中之热而肃余邪。结语《温热论治》反映了叶氏辨治温热病的学术经验精华,揭示了温热病基本的传变规律,确立了以卫气营血为纲的温热病辨证体系,提出了察舌、验齿和辨斑疹白瘩等温热病诊断鉴别方法,制定了“在卫汗之”、“到气清气”、“入营透热转气”和“入血凉血散血”的温热病治疗大法,使得温热病的辨治完全脱离伤寒六经而自成体系,从而成为温热学的经典文献。它的问世,极大地促进了温病学和温病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使叶桂成为温病学派最有影响的代表医家。全书以病为纲,分为89门,收载医案500余则,全面反映了叶氏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学术见解。每门之后均有门人附论1篇,概括该门证治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