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引语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由弱变强、由小变大、由局部到全球4.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地理核心素养人地关系:指的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古代的四个阶段1、人类社会发展早期(原始社会、采猎文明时期)古代人类对太阳的崇拜生产力水平人地关系理论1、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4、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5、地者政之本也,辨于土而民可富。6、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教材P.96页“活动”题红旗渠: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太行山上建成的大型“引漳入林”灌溉工程。1、该县的这一引水工程,是哪一种人地关系思想的表现?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如果在引水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如在悬崖峭壁上开凿渠道若缺乏科学论证,可能会导致滑坡;开凿渠道的碎石任意堆放,会对土地资源造成破坏;开渠过程中若破坏陡坡上的植被,则容易引起水土流失。)此外,如果引水量太大,就会使邻县出现缺水现象,本县也会出现土地的次生盐碱化等生态问题。二、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1、工业社会时期(工业文明时期)2、二战以后(后工业文明时期、新技术革命时期)人地关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