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功能及其相关毒性作用PPT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你的****书屋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6.5MB 金币:9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线粒体功能及其相关毒性作用PPT培训课件.ppt

线粒体功能及其相关毒性作用PPT培训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9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线粒体功能及其相关毒性作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膜间隙线粒体的分离线粒体产能(ATP)示意图6线粒体是糖类、脂类和蛋白质最终氧化释能的场所,TCA是物质氧化的最终共同途径,氧化磷酸化是生物体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在电子传递的过程中,接受和释放的电子的分子和原子被称为电子载体。由电子载体组成的电子传递序列被称为电子传递链。五种类型电子载体:黄素蛋白、细胞色素、泛醌、铁硫蛋白和铜原子。除泛醌外,其他氧化还原中心都是与蛋白质相连的辅基。呼吸链中的电子载体有严格的排列顺序和方向,按氧化还原电位由低向高排列(NAD+/NADH最低,O2/H2O最高)。9电子传递复合物,组成两种呼吸链:NADH呼吸链,FADH2呼吸链,电子传递链各组分在线粒体内膜上不对称分布。复合物Ⅰ:NADH-CoQ还原酶(既是电子传递体又是质子移位体)组成:含42个蛋白亚基,至少6个Fe-S中心和1个黄素蛋白。作用:催化1对电子从NADH辅酶Q;泵出4H+复合物Ⅱ:琥珀酸-CoQ还原酶(是电子传递体而非质子移位体)组成:含FAD辅基,2Fe-S中心,作用:催化1对低能电子FADFe-S辅酶Q(无H+泵出)复合物Ⅲ:CoQ-Cytc还原酶(既是电子传递体又是质子移位体)组成:包括1个cytc1、1个cytb、1个Fe-S蛋白作用:催化电子从UQH2cytc;泵出4H+(2个来自UQ,2个来自基质)复合物Ⅳ:细胞色素c氧化酶(既是电子传递体又是质子移位体)组成:二聚体,每一单体含13个亚基,三维构象,cyta,cyta3,Cu,Fe作用:催化电子从cytc分子O2形成水,2H+泵出,2H+参与形成水线粒体承担的能量转换实质上就是把H+跨膜电位差和质子浓度梯度形成的质子驱动力转换成ATP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TCA循环提供的质子驱动力和高能电子是线粒体合成ATP的基本能源。氧化(电子传递、放能)与磷酸化(ADP+Pi,储能)同时进行,密切耦联,分别由两个不同的结构体系实现。用超声波将线粒体破碎,线粒体内膜碎片可自然卷成颗粒朝外的小膜泡,这种小膜泡称为亚线粒体小泡或亚线粒体颗粒。线粒体主要功能是高效地将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转换为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ATP;与细胞中氧自由基的生成,调节细胞氧化还原电位和信号转导、调控细胞凋亡、细胞内多种离子的跨膜转运及电解质稳态平衡。线粒体的损伤线粒体渗透转变(MPT)在动物细胞线粒体膜上存在渗透性转换孔(PTP),当PTP开放时,线粒体内膜对中低分子量的化合物的渗透性会突然增加,从而导致线粒体基质中分子量小于1.5kD的游离物质渗透进入膜间空间,这个过程称为线粒体渗透性转换(mitochondrionpermeabilitytransition,MPT)。细胞内的钙库Ca2+浓度的持续升高ATP合酶的工作特点:可逆性复合酶自由基的产生自由基的产生自由基的正常功能自由基损害作用自由基损害作用三种原发性代谢紊乱的相互作用线粒体的损伤线粒体损伤的检测线粒体膜势能的检测线粒体膜势能的检测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