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
上传人:是你****松呀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BYSHI.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2.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请认真核准考号、姓名和科目。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形成了“南稻北粟”的格局,这主要取决于()A.居民的喜好B.自然条件C.政府的鼓励措施D.受外界农作物的影响【答案】B【解析】考点:古代农业格局。中国古代农业格局是自然形成的,主要受自然条件的影响、限制,当时还没有国家,先排除C项。A、D两项也不是主要决定因素,故选B项。2.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古代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技术日益成熟。观察下图,图中的犁耕方式开始于()A.春秋战国时期B.西汉时期C.三国两晋时期D.隋唐时期【答案】B【解析】考点:本题考查识图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由图片可知该耕作方式由两头牛牵引,属于“二牛抬杠”,三个人驾驭,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图所示为西汉时出现的耦犁。3.“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对此话理解合适的有()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生活状况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心态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④强调了人定胜天的思想A.①③②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考点:小农经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说明①是正确的;“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说明③是正确的;在中国古代小农的生活并不富裕,②是错误的;材料没有反映出人定胜天的思想,④不符合题干要求,故选C项。4.网上调查显示,2014年最热门的旅游线路是重走中西文明交融的“活化石”——丝绸之路。观光图中不可能见到的古代文明现象是()A.新疆坎儿井遗址B.出土的汉代的丝绸C.出土的唐代白瓷D.宋代青花瓷【答案】D【解析】考点:古代手工业。宋代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已被林立的政权阻断,对外联系主要通过海上实现,故选D。5.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A.家庭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私营手工业D.官营手工业【答案】D【解析】考点:古代手工业。在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不计成本,因此它的产品最精美。6.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答案】D【解析】考点:古代手工业。本题是根据据今最近的历史信息来做出判断的选择题型,由所学知识和题干可以知道珐琅彩出现于清朝,这是据今最近的历史信息,由此得出答案是D项。7.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开始被打破是在()A.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朝时期D.隋唐时期【答案】B【解析】考点:古代的商业。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局面处于分裂割据,削弱了官府对商业的控制。8.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活动多由官府经营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答案】A【解析】考点:古代的商业。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运用和材料解读能力。“通宵不绝”的夜市说明市经营的时间被打破,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故A正确。北宋的市分散在城中,但与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分开的;文娱场所的经营者在材料无法体现(实际上多为私人经营);坊是居民区,市是商业区;,故B、C、D项错误。9.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在对外贸易中所坚持的原则不包括()A.“厚往薄来”B.“倍偿其价”C.宣扬国威D.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答案】D【解析】考点:古代的对外贸易。朝贡贸易在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贸易基本上是为政治服务,目的不在于获取多大的经济效益。10.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A.分封制的瓦解B.封建王权的强化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答案】C【解析】考点:古代土地制度。题干材料“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映的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废井田,开阡陌”反映了的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由此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土地私有制的变化。故选C正确。11.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答案】C【解析】考点:古代经济政策。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中西方的比较.选择海洋是指殖民扩张,选择陆地则是指针对殖民扩张采取了闭关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