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校本教研:搭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舞台崂山区午山小学辛斐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各位领导、专家和同行们一起探讨我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及实施情况,也恳请大家多提宝贵建议。长期以来,我校坚持把校本教研作为科研兴校的着力点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生长点,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校本教研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首先,我们把建立学习型组织作为校本教研的前提。在继续坚持“请进来,走出去”——专家引领、理论指导的前提下,加强自主学习,在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上狠下功夫。我校督促教师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学习,推荐名家的优秀教育著作,让老师们学习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如:HYPERLINK"http://www.tushucheng.com/author/2brz92ipbt/"刘翠鸿等编著的《校本教研教育叙事研究》、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还有教研室孙老师向我们推荐的《英语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HowtoteachEnglish》,《LearningTeaching》以及《教儿童学英语》等……研读后我们认真做好读书笔记,不仅培养起读书的习惯,也从中汲取营养从而有效指导教育教学。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的体会是:理论根基扎实了,文化底蕴厚实了,专业素质提高了,对话交流便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了,而校本教研也有“根”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形成了内在的“学习—发展”需求,从而也使自我学习、个性化学习的风气日渐浓厚。(二)下面我将结合课堂教学研讨及课外延伸活动具体介绍一下我们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1.深化“课例研讨”的校本教研模式为了实现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在不断地摸索中,我们找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集“教、研、训”为一体的“七课一反思”校本教研活动机制。即备课、说课、点课、上课、听课、评课、改课、反思。以辛斐老师执教的PEP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阅读教学为例,谈谈我们的“七课一反思”:首先,授课老师自己对这堂课作了全面的设计,从打电话导入,以游玩Children’sCenter为主线,设计了许多铺垫活动及对话训练以巩固句型,并结合简笔画和课件辅助教学。授课老师把自己在备课中的想法及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行阐述。通过教研组成员的共同分析探讨,找出备课存在的最大问题:即缺少系统性的阅读训练,而更多地倾向了对话教学。找出问题便重新改进,确立新的教学思路,完成由授课教师单独备课到集体备课的转变。重新修正教学设计后,我们邀请了区教研室徐老师前来听课指导。针对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和学生知识点掌握不扎实的显性特征,徐老师的指点给了我们很大启示:课改精神注重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老师应该尽量放手,让学生学会质疑探究,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徐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审视教学方案再次作出修改,着重突出了对讲课过程中问题的处理。然后再到课堂上实践,结果证明学生的反映强了,参与积极性高了,学习效果也明显了。而我们也从中明确:阅读课应该是一节实用的课,一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的课。本课经过专家的引领指正,参加青岛市小学英语优质课比赛,并取得一等奖的好成绩。但我们没有停止钻研,我们仍然在反思和实践,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修整。经过一段时间的探讨和分析,我们的学生们在阅读能力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在市、区级教研室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校李伟华老师又于九月份进行了青岛市小学高段英语阅读教学的课例展示,并得到了孙老师、徐老师,以及各街道教研员和老师们的评价和指点。为我们的校本教研又积累了大量的理论及实践经验。前不久,李老师又随孙老师和徐老师到莱西进行“送教下乡”活动,让我们的校本教研“走出去”,不仅在另一片阵地上实践了我们的教研,更重要的是得到了更多领导和老师的指导。通过校本教研,我们认识到教研活动的研究是在问题中研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我们时刻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思想,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全面的回顾,深刻地总结,优化教学行为。2.立足学生口语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扎实开展活动。随着多次对比市区和郊区的英语课堂,针对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普遍较差问题,我校还进行了学生口语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并扎实开展活动。我们认真学习《口语教学策略与应用》《中小学外语教学》等书籍和文章作为理论指导,开展一系列立足课堂及延伸课堂的口语训练、辅导活动作为一项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师生素质发展。策略(1):大声朗读,口腔体操1.录音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重视课文的模仿和朗诵。安排在晨读时间,让学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