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沫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又珊****ck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四川省沫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

四川省沫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四川省沫若中学2020年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24小题,满分48分,每小题2分)1、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A.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C.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D.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2、《周礼·考工记》将城邑分为三级:第一级是“王城”;第二级为“诸侯城”;第三级为“都”,即宗室和卿大夫的采邑。这一划分主要依据了()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禅让制3、《公羊传·隐公元年》记载:“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与此相关的制度是()A.内外服制度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4、西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说明,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A.形成“天下共主”格局B.出现“家天下”的局面C.对地方直接行使管理权D.实现了王权的至高无上5、据《国语·鲁语上》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B.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C.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D.华夏族已经形成6、“(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已破陈,即县之。”“(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B.楚庄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D.出现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的局面7、如表是春秋战国时期从事政治活动的人中对出身所做的调查,这说明()时间总人数出身微贱的人所占比例春秋时期51613426%战国时期71339255%世卿世禄制度彻底消失B.平民成为官员主要来源C.平民政治代替贵族政治D.社会阶层流动日趋频繁8、关于中国人的氏起源,“氏于国,则齐鲁秦晋;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据此判断,王,侯等姓姓氏应源于()A、谥号B、行业C、爵号D、官名9、下表中所列言论,其共同的着眼点是()言论作者出处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柳宗元《封建论》三代至秦,浑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张居正《杂著·三代至秦》A.秦朝速亡原因B.始皇个人品行C.秦国奠定霸业D.秦朝制度创新10、《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的目的是A.恩泽贵族B.实现民族交融C.增加税收D.削弱王国势力11、《百汉书·官公卿表》中记载:“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在秦代,御史大夫的本职是“典正法度”“举劾非法”,还掌管制诏和公卿奏章,直接受命于皇帝。这些记载反映出()A.御史大夫地位实际高于丞相B.汉朝对秦代官制进行了变革C.汉代中央集权较秦有所加强D.中央监察适应了皇权的需要12、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从汉朝台谏(御史台与谏官)分置到唐代台谏相辅,到明清演变为台谏合一的体系,这一演变趋势强化了御史的纠弹职能,弱化谏官的谏诤职能。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君主集权的加强B.避免造成机构的重叠C.台谏分置的弊端D.加强监察制度的权威13、汉代的三公九卿设在宫外,这些官员觐见皇帝的朝仪十分繁琐,向皇帝提供信息比较缓慢,皇帝便将处理机要事务的责任转移到内廷,逐渐形成中朝。据此可知,设置中朝有利于()A.制约丞相权力B.提高行政效率C.加强中央集权D.监察三公九卿14、《后汉书•卷二十六•韦彪》载“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大学》中有“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这些说法本质上反映了()A.忠孝观念是统治者治国之本B.儒家思想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C家国同构是古代社会显著特征D.齐家治国是孝子的最高追求15、史料记载:琅琊王氏,从东晋的王导到南齐的王俭,“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当宰相的接二连三,甚至连白痴也可出任高官。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郡县制的推行B.科举制的设置C.九品中正制的实施D.中央集权的加强16、魏文帝曹丕即位后,中书省正式设立;西晋以后,历代都沿袭曹魏设立中书省,只有北周实行六官制;隋朝时期,废六官制,置内史省,即中书省,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