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艺术的发展.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装置艺术的发展.ppt

装置艺术的发展.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何謂「裝置藝術」裝置藝術的發展到了歐洲啟蒙時代,當時盛行的「珍品閣」(curiositycabinet)現今博物館的前身,收藏者蒐集各類的自然及人造珍品,再加以系統化的分類、整理,然後擺置其中作欣賞之用。在一個人為空間裡,人們把蒐集回來的物件加以安排放置,重新分類和研究,無形中把自然界的形而上意義加上了人類的理性詮釋,為物件套上人為的意義。「裝置」被認定為一種「藝術活動」,還是二十世紀初的現象。在1920至1930年間,德國藝術家舒華特(KurtSchwitters),把大量從生活中撿來的零碎物件裝砌到自己的畫室中,把畫室的空間不斷處理和改變,形成了一個立體的裝置空間。嚴格來說,這些只是一些較特別的手法展示作品的前衛實驗。從「裝置活動」到被認定為一種「裝置藝術」,套用近代美國美學家狄奇(GeorgeDickie)的說法:「裝置」這活動被某個藝術機制賦予一種藝術地位,以供(機制內的)人鑑賞。某類「裝置活動」不斷被藝術機制所同化,變成藝術界內的產物之一。據美國<藝術索引>(ArtIndex)的目錄分類,「裝置」一詞在1978年以前仍屬「展覽方法」(exhibitionmethods)一環。直到第廿七卷(1978年11月至1979年10月的一期)開始,「裝置」一詞才添上一重新意義。目錄上除了刊有installation(methods)一欄外,還增加了installation(art)一項。並指出相關範疇包括「環境藝術」(enviornmentart);「合成製作」(assemblage);「地境」(earthwork)和「觀念藝術」(conceptualart)等項目。香港藝術館在1994年雙年展,也正式增設了「裝置」之比賽類別,直接認可了它的藝術地位。裝置藝術的特質強調「展示/創作策略」畫廊的承襲,加上藝術家的怠惰,似乎一開始便把「創作」與「展示」的邏輯分割開來,「裝置藝術」的出現,某程度卻把兩者再次連繫起來,把展示的邏輯再次納入藝術家創作領域。「裝置藝術」把追求「完美作品」的目標,轉移至探討多方面的「展示/創作」策略去。忽略傳統藝術創作「技巧」傳統藝術形式的創作核心,很大程度上都集中於處理「作品」的內在特質,作品的精煉程度亦等同於藝術家的成就。「裝置」多是「混合素材」的產物,沒有一套特定的技術規範,藝術家大可自由地運用各種物料、物件或物象,利用相應合適的「技術」,甚至以自創的手法把媒介物取捨、併合、重組過來,令展示物以展示空間變成一組意義生產的處境(site)。「裝置」的反收藏和「非永久」特質,說明了它忽略「技巧」的原因。由衛生巾做成的大紅蛋花群圍著一盤清水,紅花浸在水中被洗滌,就像一個女子在每次月經後的洗濯過程一樣,淨化是水,清潔是身。在萬紫千紅的衛生花叢中,女性的生理媚態呼之欲出。文晶瑩橙色(局部)1997觀眾角色的轉變觀眾去看「裝置藝術」展覽,是一個意義塑造的過程。觀眾不是被動的接收者,在有限的展覽時空,他們要對本身的感應與經驗加以詮釋,否則他們便與該裝置的物象空間絕緣。「裝置藝術」所強調的,就是它與涉獵的社群和文化環境之關係。這些關係除了由藝術家首先透過其創作建立外,還須由觀眾去協助發揚。若觀眾也接受這個看法,觀眾也成為裝置的創作人之一。RobertStreet<TheChildrenofCommodoreJohnDanielDanels>(1796-1865).本港裝置藝術家:文晶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