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经济学原理》自学考试大纲[05156].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8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浙江省《经济学原理》自学考试大纲[05156].doc

浙江省《经济学原理》自学考试大纲[05156].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经济学原理自学考试大纲[05156]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二OO八年十二月自学用书:《西方经济学教程》,梁小民编著,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年8月第3版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经济学原理》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际贸易等专业的必考课程。该课程在整个经济类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的地位,该课程的学习和掌握既与财经类各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密切相关,又为他们提供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工具。《经济学原理》教材内容共分16章,从经济学的基础——资源的稀缺性为切入点,讨论了资源配置及其价格机制、弹性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行为理论、分配理论、国民收入核算及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及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及开放经济概论。这些知识基本满足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对经济基础理论的要求。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自学应考者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了解现代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动态,能够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继续学习其他经济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将来从事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或经济管理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和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更加深刻地理解国家关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自学应考者应全面系统掌握经济学的总体内容,主要结论和应用条件,能够正确领会和理解经济运行的逻辑关系和基本规律,能够对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进行简单分析,具备初步分析能力。考核目标试题可能涉及课程中任何有关章节的内容。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和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和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事实、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方法分析和解释有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第一章导言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理解经济学的定义和经济学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明确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了解经济学发展简史。二、考核知识点(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四)经济学发展简史三、考核要求(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识记(1)经济学的定义。(2)人类社会必须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资源配置问题。(3)市场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和混合经济的含义。2.领会:(1)人类经济问题的根源:稀缺性问题。(2)资源利用问题。(3)不同经济制度之间的区别3.应用:解释经济活动如何影响居民、厂商和整个国家。(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1.识记:(1)微观经济学的概念、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基本内容。(2)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基本假设和基本内容。2.领会:(1)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其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2)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其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识记:(1)实证经济学的概念。(2)规范经济学的概念2.领会:(1)理解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差异。(2)实证分析方法形成经济理论的过程。3.应用:运用经济理论对经济政策作出解释(四)经济学发展简史1.识记:(1)在经济学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卡尔·马克思、梅纳德·凯恩斯。2.领会:经济学产生发展的简要过程及不同经济学流派的争论。第二章需求、供给、价格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需求理论和供给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作出需求和供给曲线并能分析其移动的原因及结果;能计算均衡价格和产量;理解作为资源配置的价格机制对经济的调节;理解政府为什么要干预市场。二、考核知识点(一)需求理论(二)供给理念(三)价格的决定(四)价格对经济的调节(五)价格政策三、考核要求(一)需求理论1.识记:(1)需求的定义。(2)影响需求的因素。(3)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2.领会:(1)需求定理、直线型需求函数。(2)理解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3.应用:运用所学原理作出需求曲线及其移动(二)供给理念1.识记:(1)供给的定义。(2)影响供给的因素。(3)供给的变动和供给量的变动。2.领会:(1)供给定理、直线型供给函数。(2)理解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3.应用:运用所学原理作出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