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困局与转变.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0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困局与转变.doc

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困局与转变.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出版改革与探索CHINAPUBLISHINGJOURNAL《中国出版》2009年第4期27CHINAPUBLISHINGJOURNAL近年来,我国新闻学专业在人才培养上遭遇困难,原本供不应求的新闻学硕士研究生而今媒体就业每况愈下,甚至还出现了硕士生不若本科生的硕本倒挂现象。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媒体求职所遭遇的尴尬,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新闻学硕士研究生目前在培养上存在严重缺陷。对此,学界、业界均有察觉,本文拟结合实际、第一作者的教学体会与问卷调查来探讨我国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困局与转变问题。一、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困局目前,我国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严重的与实际脱节的倾向。为了解我国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情况,我们在2008年3月~5月间对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与湖北大学四所高校的新闻院系2007级新闻学硕士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调查中,我们发放问卷146份,回收146份,有效问卷136份。调查显示,在读硕士研究生将毕业后拟从事的理想职业定为记者、编辑的仅为27.9%,不足三成。新闻学专业学生不热爱新闻工作的比例如此之高原因复杂。近年来,我国记者、编辑的劳动强度增长较快,工作岗位的不稳定性有所扩大,工作环境有恶化的趋向。然而,这毕竟不能成为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大面积脱离新闻工作的理由。硕士研究生教育属于精英教育层次,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有三分之二拒绝新闻工作为自己的理想职业,这不能不对新闻学专业教育构成莫大的讽刺。问题虽然表现在学生的产出环节,但根子则在生产即培育环节。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严重落后于形势的发展。只有从人才培养的内因着手探索原因,才有助于增强研究的现实针对性。首先,新闻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出现转变。目前,我国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过大,已远远超过新闻出版业的用人需求。2006年年底,我国共有新闻学专业教学点661个,在校生13万人,[1]年度新闻传播学专业毕业生超过3万人。而截至2006年11月,全国经核准颁发新版记者证的记者总人数也只有18万余人,其中在编人员还不到15万人。[2]不过,供过于求不等于新闻单位对人才没有渴望。新闻学专业人才供给的过剩使得新闻业在用人上出现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特点是着重于人才质量,具体表现为常规人才供过于求,中高级人才、特殊人才供不应求。那么,什么是当下新闻单位迫切需要的中高级人才、特殊人才呢?这种为当下新闻单位所迫切需要的中高级人才、特殊人才主要是指从事采编工作的骨干业务人员,以专家型、学者型、作家型或三型兼备的人员为主,特殊人才主要是指具有新闻传播学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或其他有关专门要求的人才。其次,我国新闻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也出现了转变。新时期以来的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的新闻学教育以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为主,博士生的培养规模很小,形成了本科生以面向媒体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硕士、博士研究生以面向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培养教学研究型人才为主的基本格局。然而,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发展速度特别快,其本科教学点“从每年增加10个,到每年增加70个,再到一年增加200个”[3],截至2007年12月,我国共有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单位七家,而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等校具有新闻传播学的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我国新闻学的高等教育体系完备,人才培养链条完整,但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分工并未十分清楚。本科生、博士生的培养目标明确、可行。前者面向媒体与社会培养初具新闻实务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困局与转变文/欧阳明马菁华徐双王婷中国出版改革与探索CHINAPUBLISHINGJOURNAL《中国出版》2009年第4期28CHINAPUBLISHINGJOURNAL工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后者则面向教研单位以培养教研型人才为主。人才培养目标上有问题的在硕士研究生层面。“本专业为新闻界培养高素质的应用与研究并重型人才,毕业生应精通新闻采写、新闻编辑、新闻制作等实际业务,同时重视理论研究和教学能力的培养,能够胜任高校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基础能力。”[4]这样的表述是我国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迄今并无根本变化的写照,定位仍在双吃:既为媒体培养应用型人才,又为教研机构培养研究型人才。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表现有二:一是人才培养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武汉某新闻学院为例,新闻学专业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