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083001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0级~2012级)培养目标环境科学硕士学位主要目标是培养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式的高层次科学技术人才。具体培养目标为:1.1、思想品德方面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和较高的人文修养,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1.2、专业基础与实践能力方面掌握坚实的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先进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对本学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具有较深入的了解。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科技文献资料并撰写科技论文。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仪器设备操作能力,能应用计算机及其它先进的仪器设备研究和解决本学科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1.3、综合素质及业务能力方面具有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专业教学和独立承担相关专业或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工作能力,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能适应现代化建设中对本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学位的硕士生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为2-3年,不超过4年(包括论文答辩),即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为2~3年。具体学习年限坚持课程与论文并重原则,研究生必须通过相关课程考试或考察和完成相应教学实践任务并获得31~34学分(环境规划与管理类32—35分),并按要求按时参加科学研究和撰写、发表和提交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如有特殊情况,根据学校规定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校长批准,可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研究方向或培养方向01环境生态学02环境化学与生物地球化学03环境管理与清洁生产04环境质量评价*05环境污染过程与机理培养环节、培养方式及原则通过所在学院、学位点和导师及任课教师的共同指导和培养,采用政治思想教育、课程学习与教学科研实践能力培养、科学研究和学术与学位论文等相结合的综合全面的培养方式。4.1、导师培养与团队培养导师要从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精心制订每个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导师所在单位要为研究生培养创造必要的条件。鼓励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培养单位,另一位导师来自外单位(企事业单位)且与本领域相关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学者。鼓励聘请外单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学者担任硕士研究生的兼职导师,对研究生进行合作培养;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论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导小组。4.2、政治思想与品德教育在校、院党政组织,导师和任课教师的通力协作下,切实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品德教育,使研究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研究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课程外,还必须参加学校的政治学习、形势与任务教育,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公共活动和公益劳动。导师要坚持教书育人,培养研究生具有良好的为人道的、学术道德及科研修养,并具有勇于攀登高峰和献身的精神。院党政组织及导师要定期对研究生思想品德进行全面检查。4.3课程设置与课程学习4.3.1课程设置研究生课程设置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课程设置包含公共课程(政治理论、外语等)、基础理论类课程(数学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类课程、选修及其他课程四大部分。课程具体设置见附件(环境科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在本专业所列课程中的任选课程外,如确因学科发展需要,可根据导师要求或个人意愿,还可在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之外另增开1—2门研究方向学位课(届时须报研究生院备案)或选修我校其他院(系)所开设的研究生课程。研究生除了必须学好应修的全部课程,还要根据专业方向及论文工作的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4.3.2学习方式可以随班听课,也可以以自学或讨论的方式学习。无论以何种方式都必须通过考核,成绩合格者可获得相应课程的学分。考核方式可采用不同形式,但必须要有一定量的笔试。4.3.3授课方式研究生课程的授课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和考核(考试或考查)方式,充分体现传道、授业、解惑为一体的教学理念。所授课程内容除了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前沿性之外,还要注意积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进行学术探讨与学术语言和文字的综合表达能力。4.3.4课程进度研究生课程学习时间一般按2个学期安排。特殊情况下可按2-3学期安排(见附件课程设置表)。4.3.5学分规定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实行学分制,以达到硕士学位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应修满的学分总数至少为27学分,其中学位课15学分。4.4、实践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