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动能定理及应用.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二讲 动能定理及应用.doc

第二讲动能定理及应用.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讲动能定理及应用教学目标1、知识的梳理:使学生掌握动能和动能定理的基本知识。2、能熟练的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知识梳理应用动能定理应该注意的问题例1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m=5×103kg,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滑跑的路程为s=5.3×102m时,达到起飞的速度v=60m/s,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量的0.02倍(k=0.02),求飞机受到的牵引力。hH2-7-2例2将质量m=2kg的一块石头从离地面H=2m高处由静止开始释放,落入泥潭并陷入泥中h=5cm深处,不计空气阻力,求泥对石头的平均阻力。(g取10m/s2)例3如图所示,质量为4kg物体在离斜面底端4m处由静止滑下,若动摩擦因数为0.5,斜面顷角为370,求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时的动能。第二课时2-7-4例4如图2-7-4所示,绷紧的传送带在电动机带动下,始终保持v0=2m/s的速度匀速运行,传送带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θ=30°,现把一质量m=l0kg的工件轻轻地放在传送带底端,由传送带传送至h=2m的高处。已知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g取10m/s2。(1)试通过计算分析工件在传送带上做怎样的运动?(2)工件从传送带底端运动至h=2m高处的过程中摩擦力对工件做了多少功?.练习: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顶端固定一弹簧,一物体向右滑行,并冲上固定在地面上的斜面.设物体在斜面最低点A的速度为v,压缩弹簧至C点时弹簧最短,C点距地面高度为h,则从A到C的过程中弹簧弹力做功是()A.mgh-eq\f(1,2)mv2B.eq\f(1,2)mv2-mghC.-mghD.-(mgh+eq\f(1,2)mv2)例5如图所示,物体在离斜面底端4m处由静止滑下,若动摩擦因数均为0.5,斜面顷角为370,斜面与平面间一小段圆弧连接,求物体能在水平面上滑行多远?(课堂练习)一个物体从斜面上高h处由静止滑下并紧接着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测得停止处对开始运动处的水平距离为S,如图2-7-6,不考虑物体滑至斜面底端的碰撞作用,并设斜面与水平面对物体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求动摩擦因数μ.2-7-6例6如图所示,一根长为l的细线,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当小球处于最低平衡位置时,给小球一定得初速度,要小球能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并通过最高点P,至少应多大?练习:1、如图4所示,AB为1/4圆弧轨道,半径为R=0.8m,BC是水平轨道,长S=3m,BC处的摩擦系数为μ=1/15,今有质量m=1kg的物体,自A点从静止起下滑到C点刚好停止。求物体在轨道AB段所受的阻力对物体做的功。第三课时2、图示是游乐园内某种过山车的示意图.图中半径分别为R1=2.0m和R2=8.0m的两个光滑圆形轨道固定在倾角θ=37°的斜轨道面上的A、B两点.已知两圆形轨道的最高点C、D均与P点平齐,圆形轨道与斜轨道之间平滑连接.现使小车(可视为质点)从P点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下运动.已知斜轨道面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eq\f(1,6),g=10m/s2,sin37°=0.6,cos37°=0.8.(1)若小车恰好能通过第一个圆形轨道的最高点C,则它在P点的初速度应为多大?(2)若小车在P点的初速度为15m/s,则小车能否安全通过两个圆形轨道?试通过分析论证之.例7练习:如图所示,ABCD为一竖直平面的轨道,其中BC水平,A点比BC高出H=10m,BC长1m,AB和CD轨道光滑.一质量为1kg的物体从A点以4m/s的速度开始运动,经过BC后滑到高出C点h=10.3m的D点速度为零.求:(取g=10m/s2)(1)物体与BC轨道的动摩擦因数.(2)物体第5次经过B点时的速度.(3)物体最后停止的位置(距B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