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熙北伐与澶渊之盟.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雍熙北伐与澶渊之盟.ppt

雍熙北伐与澶渊之盟.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幽云十六州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统军灭掉北汉后,挥师东进,直指辽朝的南京幽州(今北京)。双方会战于高粱河,宋军受到辽军夹击败归。辽圣宗即位后,宋太宗发动了对辽朝的三路进攻,史称“雍熙北伐”。北宋战败,转而对辽朝采取消极防御的策略。澶渊之盟的意义及影响三、党项兴起和西夏建立唐朝在党项居地设置32个羁縻州,于松州(今四川松潘县)设都督府,任命拓拔赤辞为西戎州都督,赐姓李。按照居住地区的不同,内迁的党项族分为庆州的东山部,银、夏的平夏部和南山部落等,李元昊就出身于平夏部的拓拔氏。西夏疆域D、五代时期,夏州地区所属州县“兵不事战争,民不睹金革,休养生息,几及百年,西夏之昌,早基于此。”(吴广成:《西夏书事》卷2)E、北宋建国初,双方依然保持着和平关系。太平兴国五年(980),宋太宗借夏州党项势力内部权利争夺之机向夏州派出官员,企图就此取代拓拔氏,实现对夏州地区的直接统治。由此,李继迁率先公开打出了武装反抗宋朝的旗帜。3、西夏的国家制度在地方,西夏基本上沿袭了唐宋的行政建制,州一级设刺使、通判,县一级设县令等官,在军事要冲和边防地区升州为府、郡,县以下多设城、堡、寨。军事制度:兵民合一。常备军:卫戍军、擒生军、铁鹞子(骑兵)、泼喜(炮兵)。军事法典:《贞观玉镜统》。四、西夏与宋、辽的关系1、西夏与北宋、辽朝三足鼎立B、李德明时期,一方面接受北宋提出的议和条件和委任的官爵,同北宋改善关系;另一方面又继续发展同辽朝的宗主关系。在军事上,集中力量经营河西地区,“西掠吐蕃健马,北收回鹘精兵”,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实力。C、宝元元年(1038),李元昊正式建国,国号大夏,建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宋夏之间战火再起。自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二年(1042),李元昊先后大败宋军。庆历四年(1044),李元昊被迫取消帝号,与北宋议和。2、西夏与金朝、南宋三足鼎立五、西夏的经济和文化2、文化西夏皇帝李谅祚、李乾顺、李仁孝等都是汉文化的仰慕者,在吸收汉文化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如李谅祚向北宋进马换取“九经”、《册府元龟》等书籍,下令改蕃礼为汉礼;李乾顺、李仁孝时期发展教育,大兴科举,尊事孔子等。汉文化的广泛传播,使儒家思想成为西夏统治者、官员、贵族治理国家、修养道德的指导思想,尤其在党项族的社会上层,读书明理成为时尚,对于提高官僚队伍的文化素养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西夏的文学、音乐、绘画、书法艺术等在声度不同地受到中原传统影响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党项族的民族风格和特点,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