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4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八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doc

第八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青岛开发区七中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课题8、中华文化的勃兴课型新授执教人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承文明的责任感。备课人审核人备课时间重点难点重点:夏朝的建立;西周分封制。难点:分封制上课时间课时数1学案内容学习随笔(教法、学法)自主学习一、文字的演变1、甲骨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开始。2、金文:西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也称“”,比甲骨文规范。3、大篆: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4、书写工具:战国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或上书写,字体发生了变化。二、天文、历法和医学1、天文: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2、历法:.据说,今天的农历来源于,所以又叫“”。到时,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时期人们测定出24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医学: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能用针灸、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总结出来的、、、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三、文学和音乐:1、文学:生活在末期国的,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其代表作是《》,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因此,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选自的《》。音乐:春秋战国时期盛行的“”,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湖北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其中以最为珍贵。学案内容学习随笔(教法、学法)二、.预习成果展示(自主进行:小组展示、组间交换矫正、评价)′三、课堂探究、展示、评价′四.教师反馈与点拨、师生小结五.整理学案(根据情况有重点的看书或背诵)六.当堂达标(小组交换矫正、评价)(一)选择题1、我国有文字可以考察的历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A、商朝B、夏朝C、西周D、春秋2、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闻名的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六辅渠3、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是A、张仲景B、扁鹊C、华佗D、李时珍4、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24节气,是为了A、便于观看天象B、占卜需要C、记录时间D、安排农业生产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A、《论语》B、《道德经》C、《离骚》D、《吕氏春秋》学(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