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30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doc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莲小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2009-8-2820:04:00|By:莲小四年级语文家园]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单元主题:美丽的自然景观单元内容:1、观潮2、雅鲁藏布大峡谷3、鸟的天堂4、火烧云语文园地一单元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朗读.感悟.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3、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单元教学时数:13课时1、观潮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蔚纳趾托麓剩ㄆ渲?个会认的字,6个会写的字,7个要掌握的词语。)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设计理念:语文学习目标是多维的,是立体的,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还有过程与方法的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自己觉得美的句子,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三维目标实现的最终途径还是读,各种形式的读,默读、朗读、快速读,边读边想象等,并把自己读的感受与同学交流、讨论,遵循课标的这些精神、理念,本课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入情入景地读,动心动情地读。三、教学重难点:课文3、4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四、教学时间:3课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设计意图:古诗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人赞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知道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氛围,让孩子们能够在一点一滴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1.自由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争取做到把字音读准确。3.全班齐读生字和新词。4.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较复杂的字形和容易读错的字音。教师重点强调“卧”字的第六笔是“竖折”。5.朗读全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设计意图:要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三、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全班纠正读错的字音。四、默读课文,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请你用铅笔做个标记。(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能够在读中生疑,并最终达到在读中释疑。)五、变换身份,释疑解惑1.同学们,你们在课前都搜集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现在就请大家来做一名“小小地理勘探家”,结合你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和老师下发的资料(见附文),看看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你能解决哪一个,想想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作天下奇观?2.学生结合资料,认真研读,充分交流。(设计意图:变换身份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一种乐趣和新奇,同时也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学习是主动的,充满了探究,利用资料来解决课文当中的问题,也会让学生感觉到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他们主动搜集资料的兴趣。)3.同学们,你们真是一个个成功的地理勘探家,看来,学习课文的时候,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很有帮助啊!六、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播放潮来时的录音。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设计意图:播放潮来时的录音,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2.深入学习课文3、4段,体会钱塘江大潮。(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学生边默读,边画批)(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3)全班交流,深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