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微数字文化创作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2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论儿童微数字文化创作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doc

论儿童微数字文化创作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论儿童微数字文化创作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王继华、吴向东在《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的内容结构》一文中提出要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则融合在数字文化的创作之中”。其实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数字文化创作并不是一件新鲜的活动,很多老师也一直探索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进行学生作品的制作,然而,一般信息技术课一周才一节,一个完整的作品制作过程常常因为课时的安排被生硬地分割成好几个星期才完成。之间相隔时间较长,学生容易产生倦怠情绪,制作兴趣也渐渐低落。所以如何组织学生有效地进行数字文化创作活动,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当前老师们值得研究的问题。近几年,微博在网络悄然兴起,掀起了一场互联网的“微”革命。微博使文化传播短小精炼,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所以,我认为我们在构建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的结构时,也是否可以借鉴微博的思想,让每节信息课都短小精悍,成为学生一次难忘的体验。什么是微数字文化创作本文所指的微数字文化创作是将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知识点融合在不同层次的数字文化创作活动中,每个创作主题都可以在1~2节课中完成,活动的主题可以是前后相互联系的。应用微数字文化创作的原则1、任务小、完成时间短。微数字文化创作的对象是小学生,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他们对事物感兴趣的时间是相对较短的,较长的任务容易消磨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微数字文化创作的任务时,需要尽量减小任务完成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节课完成。即使需要几节课去完成,也要注意任务要有一定独立性。比如在制作电子杂志的时候,可以将封面设计作为一个专题活动进行,这样可以让学生每次上课都感觉在做一件全新的事情,提高了学生对活动的兴趣。2、任务要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年龄和兴趣。微数字文化创作的主题要生动有趣,要动脑筋挖掘学生生活中或网络中流行的一些元素,或者与时事相关的一些题材,这样才能让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产生强烈的创作愿望。3、技术和创意统一,发挥学生学习和创新的主动性在作品制作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片面强调技术,而要跳出技术的限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有了大胆想象,就有了更高的技术要求,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主动性,而不是被技术牵制,不敢放手去做。微数字文化创作意义1、教师实施方便。微数字文化创作的体裁短小精炼,以课为单位,和做一个复杂作品比起来,教师实施更加方便,更容易被推广。2、学和用得到统一。避免了技术与使用脱离,微数字文化创作强调在“做中学”。3、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微数字文化创作的教学更尊重学生的想法,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思想的火花自由绽放。微数字文化创作应用层次微数字文化创作并不等同于完全、自由地让学生进行创作。它的实施过程也要有既定教学目标。比如在讲powerpoint,课程中已经明确了几个目标,教师可以将这些目标进行分层,然后根据分目标去确定创作内容。1、确定目标层次并不是所有微数字文化创作活动都完全是学生创作出作品,模仿阶段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确定目标层次”中,教师是提供确定的范例,以范例为基础进行学习和创作,继而进行在一定范围内的创作。这里有两个案例可以借鉴。案例一:利用Scratch软件制作游戏《打鲨鱼》(第一课时设计):课堂一开始,教师先给同学们玩玩《打鲨鱼》游戏。图1打鲨鱼程序教师问学生《打鲨鱼》游戏有哪些角色?学生发现程序中有三个角色,分别是鲨鱼、潜水员和子弹。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游戏有哪些规则。学生总结出鲨鱼是在y轴上上下随机移动,潜水员的位置为鼠标的y轴位置,单击鼠标子弹就从左向右飞,鲨鱼遇到子弹就改变造型,并且发出声音。为形成具体而可行的游戏制作目标,教师提供心智图,让学生完善心智图,从而确定程序制作的框架。图2程序框架雏形图3完善后的程序框架在确定制作目标后,可由学生根据目标心智图进行程序创作,完成确定的目标。(第二课时设计):教师再次呈现心智图,让学生在原有心智图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这一拓展行动正是在原有创作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灵动的部分,也就是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充分讨论,想出各种拓展的思路,比如可以进行计时和计分、可以更换武器、设置难度关卡……讨论环节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接着,可以学生完善自己的心智图,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设计有个系统规划。接着,让学生尝试自己去实现程序。这样安排《打鲨鱼》一课基本用两节课完成:第一课时完成基本程序,第二课时完成学生自主拓展程序。这样一个程序设计的微数字文化创作通过两节课完成,而每个课时的内容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充分发挥了微数字文化创作短小精炼而生动有趣的优势。2、目标漫射层次案例二:利用EasyPaintToolSAI软件设计标志学情分析:四年级下,上完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