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若即若离”转企改制后校社关系的思考若即若离”转企改制后校社关系的思考校社2009年底,我国所有的大学出版社都已经完成了转企改制工作。这给我国大学出版社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转企改制后的大学出版社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之一便是如何处理好校社关系。在转企改制之前,学校是出版社的出资人,它和出版社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下,出版社是依附于大学的,缺乏自主经营的权利。无论是人事制度、财务制度还是分配制度,出版社都要按照学校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来运行。同时,出版社也主要是出版一些高校教材、专业图书以及面向一般读者的书。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出版社就是为其所依附的学校而服务的。在转企改制后,出版社要真正成为健全是市场主体,校社之间的这种关系就必须改变。但是,这种改变,不能只是纯粹地“划清界限”。它们之间应该是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这里所说的“离”,是指产权、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大学出版社之所以要进行转企改制,无疑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成长为健全的市场主体。归根到底,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现代企业制度则要求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因此,出版社与大学应该权责分明,各司其职。在2007年6月,新闻出版总署印发了《高等学校出版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其中规定高校是所属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高校出版单位转制为企业后,学校仍履行主办单位的职责。大学出版社是全民所有制企业或国有独资公司,学校或学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作为出资人,其资产由学校资产管理委员会进行管理与监督。也就是说,大学出版社的产权或部分产权是由学校掌握的。学校作为出版社的主办单位,主要就是履行对其所出资财产的监管职能以及对出版社在政治方面的领导,保证出版社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办社宗旨。而出版社则应该掌握生产经营权,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自主经营,其生产经营决策不受学校的行政干预。出版社的人事制度、财务制度以及分配制度等都由出版社自行决定。大学与出版社不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这里所说的“即”,则主要是针对大学出版社的作者资源和读者对象而言的。转企改制之前,大学出版社的作者资源便主要来自于大学的教师,读者对象的很大一部分也主要是大学的师生等。它出版书籍是为了传播大学的学术文化成果,为大学研究教学等提供一些大学出版社就是纯粹为大学服务的。在转企改制后,虽说出版社与大学的关系有了变化,但是大学依旧为出版社提供了丰富的作者资源和比较集中的市场。从这方面来说,大学出版社生产经营工作的很大一部分重心依然是围绕大学的。因此,出版社依然要为大学服务。但是,这种服务,已不同于转企改制之前的那种服务。大学出版社服务的对象要从其主办单位的大学扩展到其他许多大学。采取哪种服务方式、为大学呈现怎样的服务等等这些问题的决策权已经转移到出版社手中。因此,从市场的角度出发,在转企改制之后,大学出版社依然要与大学建立良好关系。出版社与大学建立好关系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途径便是让大学的师生参与其专业图书的选题策划和选题决策。在英美等国,大学里都会有专门的委员会来对大学出版社的选题进行审核。只有经过委员会审核通过的书才能进行出版。这些委员会的成员都是各学科领域比较权威的专家学者。由他们所审核出版的书都是学术价值很高,具有很好的市场影响力,为出版社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当然,在我国,这种参与,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是大学给出版社的一种权利,而应是出版社给予大学的一种权利。决定权掌握在出版社手中。大学出版社进行转企改制的这条道路是一步一步探索的,它与大学的关系也是要慢慢发展,才能找到一个比较合适而均衡的点的。我相信,在慢慢的实践探索过程中,校社之间终会找到这个合适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