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作业的分类(标题上区分).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文字作业的分类(标题上区分).doc

文字作业的分类(标题上区分).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5612712345819.10234910111212zhuguli1231314lpu011516……176618t-9919很早就看到了深圳眼睛和红鸟的滴水贴子,也很早就想和磨房的驴友一起参加这既能助学又有益身心的滴水活动,几次想报名又几次因杂事烦扰而放弃,这次滴水活动走到了沙井的家门口,再不行动,会留下不少遗憾的,于是快快报名,有幸被眼睛和红鸟收留,并被冠之以“向导”的职务,实有些诚惶诚恐。向导,导向也,其必须对沙井大大小小的道路方向了然于胸才行,我只是沙井的一个过客,既无房也无车,埋头打工之余,偶尔外出单骑走走看看,发发图片,不曾想被滴水的领导给赶鸭子上了架,只好硬撑了,硬撑的结果当然是让滴水的GGMM走了不少的冤枉路,在此石驴子向各位同学致以深深的歉意。记得是三年前吧,《深圳商报》发表过一篇《沙井200年老宅被毁》的报道,这篇报道的报料人其实就是我石驴子(郑重感谢老火靓汤今天的友情提起,三年前的旧事老火靓汤还没忘记,不愧是老火)。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我上下班是要经过一段古民居的,有一天,我看见一幢老房子被民工正在拆除,我进去看了看,当看见那青的砖红的瓦翘的檐被一一拆除时,我倍感心痛,也倍感无奈,可叹之余想到了媒体的力量,我赶紧拨打了商报的电话,不久呼啦啦来了三名记者,又是写又是拍,第二天就见报了,见报后大大小小的政府官员都来察看,只看得我心惊肉跳,忐忑中自我猜测不会惹出大的麻烦吧?还好几天后并无灾难临头,但古宅的命运还是被拆了,特别是之后商报的《谈话空间》又把200年古宅该不该毁被当作一个专题来讨论,引起了大家对要不要保护老宅的热烈讨论,这算是聊以自慰了。从此,我就和深圳沙井的老宅结下了不解之缘。工余之时骑着自行车到处乱窜,到处乱拍,好几次被老宅的住户当作了窃贼,很令石驴子哭笑不得,这样当然很尴尬也很辛苦,但心情却是极度的快感,特别是在发现到新的古宅、新的看点之后,记得有一次我在上星村乱窜时,一不小心就闯入了一片明清的古宅,让我实在大开眼界,那才是建筑的艺术,泥塑壁画古诗样样俱全,就连一个门楣都颇具匠心,一个简单的“福”字,被我们可爱的工匠给拆散写在-2-了门楣的两边,令人拍案叫绝。这艺术不是现在深圳的“水泥森林”建筑能媲美的。之后又因平时爱在《沙井文化》上码字,被沙井文管办的程建先生相邀一起来编《沙井故事》,所以,在今年五、六月间我又系统的走访了沙井所有的名胜古迹,写了几个小故事,也贴了不少的图片在磨房之上,希望能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不想还被明月故人隆重推荐,实在惭愧有余。上个星期的《参考消息》登过一篇文章讲的是珠海一处千年的文物村被毁的事,有的人靠卖文物变成了百万富翁。看完我只有痛骂败家子的份。文物被毁,是一种犯罪,那是对我们先人的最大之不敬。沙井的文物在深圳也许是最多的,但就像同学们看到的一样也是极为分散的,这就对保护提出了难度。所以也有好多古宅古迹就像我上面报料的古宅一样,不是被推倒,就是被翻建成了不伦不类的新宅,新是新了,但从此却失了古朴的灵气,也失却了如我样执爱名胜的看客。这次在滴水行进的路上,在参观永兴桥时,我又见到了桥对面隆隆的泥头车在填土,路旁还摆满了新制的条石,这是我最不愿见到的,虽然我明了这是政府在投资修葺周边的环境,但要知道稍稍的一个小失误,也许就毁了这难得的古桥,我以为原汁原味更耐人寻味。我愿做一滴水,一滴快乐的水,深深融于这滴水行动中,汇成一股寻古爱古的大流!!不胜感谢之至滴水行动中的深圳的眼睛和红鸟龙哥傻哥小鱼儿等众位领导,也感谢如珊珊3、兰兰的天空、水晶绿韵、托马斯、老火靓汤、孺子牛等等众多知名和不知名的XDJM。一路滴水,一路歌声,一路笑语,让我度过了这愉悦无比的假日,最后特别期待我们的流氓作家青冈、明月故人来的大作问世!2006.9.26//我们生活在深圳,我们热爱深圳,可我们了解深圳吗?一群“驴友”从深圳陆地最东端的海柴角出发,沿海岸线、深圳陆地边界徒步环游深圳,他们发现被我们忽略的时空、遗忘的历史、损毁的自然;他们发现,所以他们呐喊并思索深圳的明天。那些被遗忘忽略的时空,将会带给我们多少惊奇和思考?7月23日上午10点钟,大鹏半岛东部的太阳热焰灼人,一支20多人的队伍自北向南,行走在海柴角千姿百态的礁石上。身旁是连绵不断的七娘山脉;东望大海海水碧蓝清澈,无际无垠。海柴角,是深圳陆地的最东端。近乎自然的状态,没有路,队伍在靠海的崖石上艰苦前行。这些人中有公司老总、私营业主、公务员、职员、打工族。他们从海柴角出发,最终要顺时针环绕深圳一周,将在12月31日返回来。那时候,他们将等候通宵,迎接2007年的第一缕阳光。他们准备通过活动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