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农村地理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酉阳县黑水初级中学校杨益电话:13193006422邮编:409803地理是一门直接研究大自然的充满无穷乐趣的学科,它的突出特点在于地理事物的空间性、地域性和综合性,我国在初一就开设了地理课程。我校地处农村,大多数学生接触的地理事物有限,了解的地理知识少,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针对这样的现状,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观察、想象、联想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引导学生熟知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神奇秀丽的自然景观,认识人类改造自然的壮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采用了以下方法对学生进行了思维能力训练。一、通过熟悉的地理表象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是凭借具体形象进行联想的思维,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地理表象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表象是人们经过感知的事物在脑中再现的形象,是“心象”,是信息在空间上的连续性在人脑中的表征。所以,要使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库”,就要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自然的习惯。我校处于农村,很多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学生都非常熟悉,这就要求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认真观察。例如,在进行“等高线”教学时,山脊、山谷、陡崖、坡度等概念,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我直接把学生带到山脚下,“指点江山”,学生在我的指导下看得“一清二楚”,很快就理解了。在进行“中国的地形”教学时,我把学生引到操场,观察学校周围起伏的高山、群山环绕的“坝子”、“坝子”中间河流两岸的“平原”、“平原”周围错落的小山,学生欣赏了这些景观,很快就明白了中国地形的类型。在进行“气候和天气”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山间的云雾、天上的云彩、水量的变化,感受冷暖,让学生觉得地理知识就在身边。农村的生活丰富多彩,培养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是农村学生养成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手段。二、通过地理比较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在农村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将熟悉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与新知识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进行抽象思维,得出有关地理事象的特点,从而总结地理特征,更深刻地掌握地理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使用较多的主要有以下两种:1.类比。就是把同一类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比较,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具体地说,就是以学生已学过的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为基础,与新讲的地理知识进行比较,以引导学生发现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个性或共性。如在讲“北方地区的气候”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别从分布地区、形成原因、气候特征等几个方面与家乡的气候相比较,通过对比,归纳出北方气候和家乡气候的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2.自比。就是对同一地理事物和现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如讲"中国的工业"这一内容,如果教师仅讲授,按教材讲述,就很难使学生形成较深的印象。这时教师若安排学生采用比较的方法,根据有关内容进行社会调查和上网查资料,再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填写,然后将两者加以对比,找出其发展的历程。这样,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讲解,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选择与运用以上两种比较的方法。三、通过阅读地图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在地理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村学生家境不宽裕,知识面较狭窄,农村学校条件较差,所以,充分利用配备的地图册、填充图及各种插图,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发挥了文字语言无法达到的作用。阅读地图是培养学生地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可尝试以下一些做法:1、设计问题,拓展学生思维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火花,继后把疑问转移到地图上成为疑点,教师再根据地图信息,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从中总结规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如:讲“我国冬季气温特点”时,先要求学生读《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了解我国气温从南向北逐渐降低的规律,接着设疑,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南北温差约为多少?为什么南北气温相差大?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图,分析阳光直射及地势高低对气温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2、鼓励质疑,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农村学生较为胆小,缺乏质疑精神,有了问题,大都不敢提出。照这样下去,一定会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质疑的情境,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其中,利用地图的作用,激发学生由图生疑,是发挥学生创造潜能的途径之一。如:讲到我国冬季气温的特点时,要求学生读《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总结出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总特点,从南向北递减,然后让学生质疑,很快,便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新疆南部气温较高,与总特点相反呢?对于这“突如其来”的提问,教师要及时表扬,并组织全班同学探讨,引导学生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