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启发式教学在《数据结构》课堂教学中的尝试刘光然(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天津300222)摘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说明启发式教学的含义并列举一些常用方法,探索了在《数据结构》课堂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法的途径。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数据结构;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5-0094-02启发式教学的含义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时地启迪诱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学会主动思考和准确表达,使之能够轻松、愉快地获得发展。启发式教学实施的关键是时机,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因此,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宗旨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学习,拥有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启发式教学常见方法及其课堂教学尝试常见的启发式教学法有:比喻启发、故事启发、直观演示启?、表情动作启发、设疑启发、类比启发、图示启发和点拨启发等多种。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尝试了比喻启发、故事启发、设疑启发和类比启发。比喻启发比喻启发就是教师灵活运用自然贴切、新颖有趣、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深为浅、化繁为简、化理为趣,达到启发智力的目的。笔者在教学尝试中:用幼儿园小朋友手拉手的队伍比喻单链表,用自行车的链条比喻循环链表,用汽车的运行环境如:道路的宽窄、车辆的多少以及汽车自身的性能等比喻影响算法效率的因素,用死胡同比喻栈,用份饭和桌饭的不同比喻串的顺序存储和堆分配存储的区别,等等。故事启发就是教师精心选择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简短有趣而又能说明问题的故事(具体事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在讲授数据结构的定义时,首先给出没有标点符号的一段文字:“漆黑的头发没有麻子脚不大周正”,然后请学生思考这段文字描述的是怎样的一个人?在大家思考之余,给出两个不同的结果(如图1所示),进而得出结论一:“文字的不同组合,会得到不同的含义”;接着给出“你、我、给、钱”的造句游戏,在大家“你给我钱”的会心的笑声中共同得出结论二:“文字的不同序列,会得到不同的含义”。在此基础上给出数据结构的定义:“数据结构是相互之间存在着某种逻辑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设疑启发也叫问题启发,该启发有多种具体的方法。在看书的时候一要认真仔细,二要敢于对书中的描述提出质疑,然后,查阅其他资料验证或纠正自己的质疑。2.“激疑”。激励学生去思考。在教学尝试中:在讲解“冒泡排序”的原始算法后,请学生看看其算法中存在哪些不足?在此基础上用实际案例导出改进的算法,在学生看到改进后的算法优势时,再次请学生继续从中找到不足,依次导出冒泡排序的第三个算法(如图2所示)。这个过程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让学生明白了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道理。3.“制疑”。就是在讲解过程中故意制造“问题”,即故意写错,然后请学生找出错误。在讲授字符串匹配算法时(如图3所示),首先按照一般的算法思路故意将算法中的语句“i=i-j+2”,写出“i=i-j+1”。并按照一般的思路进行讲解,待学生尚在思1.“引疑”。是指教考,还没有发现错误之时,请学生讲注意力集中到该语句上来,仔细推敲是否正确。在学生争论的基础上,推出正确的结论:“从主串下一个字符位置开始匹配的语句为i=i-j+1+1,即i=i-j+2”。一方面,这个例子1.什么是数据结构?材上有,学生看不出来,由教师将其“引”出来。在我们使用的数据结构教材中logn漏印了一个2,正确的印刷应该是log2n。此处提问学生:这里的logn中底数是几?如果是10,应该写为lgn!在学生讨论之后得出漏印的项目教学法在《主体结构施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赵绍青(连云港市高级技工学校江苏连云港222006)摘要:针对《主体结构施工》课程的教学现状,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原理,本文从中职《主体结构施工》课程中的应用案例入手,阐述了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主体结构施工》课程的方法,分析了教师在实施项目教学时的项目选择及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主体结构施工;应用案例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