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燃烧与灭火》教案【教学课题】:燃烧与灭火【教学背景】:由于本节课着重体现学习化学的现实性,使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化学知识,化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本着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设疑、引导为辅的原则来组织教学,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问题情境—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自行构建。【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沪教版化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初中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上承“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知识,下接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应用”。对于旧的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新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发现问题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人类认识燃烧的历程,了解燃烧的概念。2.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及其之间的关系。3.通过实例分析,掌握灭火原理和简单的消防常识。二、过程和方法:1.能依据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实验,探究燃烧条件是否缺一不可。2.能运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实际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2.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体会“事物具有两面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难点】:1.对着火点的理解2.认识燃烧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的【教具准备】:1.仪器:手绢、酒精灯、坩埚钳、烧杯、玻璃管、点滴板2.药品及其他:蜡烛、白磷、热水、酒精、小木条、煤快3.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环节主要幻灯片或视频教师为主的活动学生为主的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引入【引入新课】自从人类开始利用火,便结束了茹毛饮血的历史。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燃烧与灭火。【倾听与感知】倾听人类用火历史,发表感想。引出课题,营造氛围。概念建立【展示图片】碳、硫、铁、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提问】燃烧有什么共同特点?【交流与讨论】结合多媒体展示的燃烧图片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总结、归纳燃烧现象的共同特点,建立燃烧的概念。建立燃烧的概念。探究燃烧条件【提问】燃烧需要哪些条件?【提问】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吗?【播放视频】红磷、白磷燃烧实验。【活动与探究】(1)在滴定板的凹槽中分别滴入酒精和水,用火柴点燃;(2)将直立于桌面的两支蜡烛点燃,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3)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小木条和煤块,归纳、总结燃烧的三个条件。【观察与思考】解释实验现象;建立“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的概念。合作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体验控制变量法的设计思想。探究灭火原理【过渡】燃烧可以造福于人类,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播放视频】1.燃烧与生活;2.深圳火灾。【提问】怎样灭火呢?假如现在有一支燃着的蜡烛,你有哪些方法把它熄灭?【演示实验】用潮湿的铁丝网熄灭蜡烛。【展示图片】“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范围。【播放视频】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倾听与感知】体会“事物具有两面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交流与讨论】不同方法熄灭燃着的蜡烛;对照燃烧的三个条件,归纳、总结灭火原理。【观察与思考】铁丝网上方的蜡烛火焰先熄灭后出现的原因。【拓展视野】了解常见灭火器的使用范围。。【观察与思考】了解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总结灭火原理。逃生常识以及消防知识【演示实验】点燃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然后用烧杯罩住。【展示图片】遭遇火灾时的自救方法。【观察与思考】观察哪支蜡烛先熄灭,总结火灾自救常识。【拓展视野】明确火势较大应及时报警以及火灾中如何逃生等消防常识。了解消防安全小常识。小结1.线索:“钻木取火”,结束了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2.知识:燃烧概念、燃烧条件、灭火原理以及安全消防小常识;3.方法:控制变量法;4.体验:科学研究的深入推动社会的进步,今天的所学必将是明天的起点。板书设计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一、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二、燃烧的条件: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有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灭火的方法:1.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教学反思】: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结合学生实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一、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