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使用的区位.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土地使用的区位.ppt

土地使用的区位.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05-1.影響土地使用的因素05-2.土地使用計畫的內容05-3.土地使用區位理論(四)都市生態學理論(1)同心圓理論(ConcentricZoneConcept)I、環形區:即由商店、戲院、旅館及辦公事務大樓等土地使用所組成的中心商業區。II、轉變區:由一等公民持有的高級住宅、公寓以及部分已改變用途的古老住宅建築物所構成。III、工人住宅區:即提供都市工人、藍領階級等居住的主要區位。IV、一般住宅區:為提供中等家庭及一般白領階級居住的大規模住宅區。V、通勤住宅區:位於市郊區,由於有便利的運輸條件及良好的環境品質。因此,為中等或高等收入的通勤者之居住所在。(2)扇形理論(SectorConcept)(3)多核心理論(MultipleNucleiConcept)活動間的互補性,造成空間區位分布較接近。聚集的經濟效益,使同性質的產業彼此聚集。對一般性活動有害的土地使用,也會聚集形成另一種活動核心。地價的高低,促使某些活動區位產生分化作用。05-4.土地使用計畫的規劃作業承載量分析(CapacityAnalysis)依據區位適宜性分析結果,考慮各種適合的土地使用等級、分類及土地的承載量,通常以每英畝土地可容納的住宅單位或員工人數表示之。土地使用設計替選案(AlternativeTrialSchemesforLandUseDesign)整合用地區位、空間需求和土地供給等條件後得之方案,此處的土地的供給條件以承載量和適宜性為代表,作業結果必須包含各種面積的試算。土地使用計畫設計(DesignofLandUsePlan)包含指導系統的設計、土地使用模式的研擬,以及替選方案的評估及選擇等作業。一、一般原則(一)工業區應鄰近住宅區,以降低通勤往來的交通旅次,工業區之間亦需有主要公路聯絡,以利物料流通。至於恰氏另主張應避免工業區位過度集中,以期分散污染源的觀點,與現行環境保護政策中「集中處理」的原則已不盡相符。(二)住宅區應鄰近就業與休閒區位,並應提供大眾運輸或主要道路系統。住宅社區的規劃,應提供多樣化的住宅類型,適當的社區密度。(三)購物或娛樂中心、文化或文教設施用地或大型體育場所等,應鄰近住宅區並需提供便利的大眾運輸系統。(四)社區公用設備系統與遊憩系統,應有合宜的服務水準,並選擇交通便捷且開發成本較低的區位。(五)戶外空間與環境規劃應充份考慮生態保育及善用自然環境條件,並避免開發環境敏感地區。二、區位標準在一般原則中所提及的描述性用語如「近便」、「便捷」、「適當規模」、「適合的密度」,將可能隨著都市規模、社區價值或政策目標的不同而有所調整。因此,上述規劃作業中的用語,應是「相對的」的感覺。而非「絕對的」數值。三、近便標準至於一般原則中,部分可用時間和距離衡量的規劃項目,如「靠近」、「容易的步行距離」等用語,恰賓曾以一個十萬人人口的都市為例,說明各種土地使用的設計標準:四、作業標準土地使用計畫的目標,除了近便的要求之外,尚必須確保健康、安全和寧適的環境以及兼顧公共利益因素的考量。目前有關環境品質的相關指標,如塵霧、噪音、閃光、氣味等公害因素。1952年哈洛(DennisO’Harrow)的研究成果,大多僅應用於工業區位的選擇。近年來則已廣泛應用在運動場所、購物中心,文化中心等設置區位的審查作業中。由於作業標準有科學化的數值作為依據。確有其正確、客觀的優點,但是土地使用規劃作業的要求也將因此而更趨嚴格與複雜。此外,也需要更多的科技知識、資料與特殊裝備,甚至更繁複的審查流程,這些無疑的都將成為土地使用規劃作業領域的新挑戰。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