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的研究进展学习教案.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X 页数:13 大小:13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干扰素的研究进展学习教案.pptx

干扰素的研究进展学习教案.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免疫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有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和控制细胞凋亡等作用。除用于动物疾病的辅助治疗外,还可作为免疫佐剂,增强特异性免疫应答。干扰素诱导剂作用于活细胞后,由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当它再作用于其他细胞时,使其他细胞立即获得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多方面的免疫力。干扰素具有严格的动物种属特异性,但它对病毒复制(fùzhì)的抑制作用是非特异性的,这种作用对生物制品来说,是独一无二的,如猪瘟病毒产生的干扰素,除抑制猪瘟病毒外,对猪的其他病毒感染同样具有抑制作用。一、干扰素基因工程研究进展二、在治疗畜禽疾病上的应用(yìngyòng)三、最新研究四、干扰素剂型及临床应用(yìngyòng)国外2000年汪明等克隆和测序了肉鸡IFN-α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此项研究为重组干扰素用作新型广谱抗病毒(bìngdú)生物制剂和免疫增强剂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同年程坚等克隆和鉴定了鸡IFNγ基因,并构建了共表达H9亚型禽流感病毒(bìngdú)血凝素基因和鸡IFNγ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bìngdú)。2001年江国托等在感染鸡新城疫病毒(bìngdú)的细胞中获得IFNcDNA。并成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为治疗禽病奠定基础。2002年万建青等研究并应用猪重组干扰素γ预防和治疗病毒(bìngdú)性疫病,克隆了大白猪IFNγcDNA、构建了毕赤酵母,经鉴定可以抵抗蓝耳病病毒(bìngdú)(PRRSV)感染。即酵母表达的重组猪IFNγ是有应用价值的抗病毒(bìngdú)生物工程制剂。20世纪70年代末,Sral等的研究首次证明DNA可被动物体细胞摄入,并到达细胞核得以转录。1982年,Will等的实验进一步证明DNA可被高等动物的细胞摄入并表达,而揭开基因治疗的序幕1990年,Wolff等对肌肉直接进行质粒DNA注射发现质粒及外原基因能被吸收(xīshōu)并得到表达蛋白产物。1992年,Tang等的实验发现外原基因枪轰击到细胞后,能引起免疫反应。1993年,Ulmer等实验证明核酸疫苗能够诱导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反应1994年,Sekellick等首先克隆出鸡Ⅰ型IFN,并在鼠L(Y)细胞中表达出具有抗病毒活性的ChIFN蛋白。1995年,Schultz等通过E.coli和COS细胞表达了具有较高抗病毒活性的重组ChIFN-α,纯化的E.coli表达产物是鸡Mx基因表达的强诱导1997年,Song等利用E.coli和COS以及CEC-32细胞系分别表达了重组ChIFN-γ,其中COS和CEC-32细胞系表达产物不仅具有抗病毒活性,还能促进巨噬细胞表面抗原Ⅰ类和Ⅱ类MHC的表达。2001年,Yashiro等以brevibacilluschoshinensis为宿主高效表达了ChIFN-γ,产物活性与天然ChIFN-γ相当,其比活性比E.coli和P.pastoris系统的表达产物高3倍。夏春、程坚、刘胜旺、吕英姿等人采用PCR技术先后成功实现了丝羽乌骨鸡IFN、惠阳胡须鸡IFN-α、γ干扰素、石岐杂鸡IFN-α、γ干扰素、鸭Ⅰ、Ⅱ干扰素等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并发现克隆得到的鸡IFN-α、γ基因的开放阅读框架ORF分别由约579和492个核苷酸组成;同时对禽类IFN基因的同源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一些新的亚型;通过序列比对发现,不同品种鸡的同类IFN核苷酸的同源性在90%以上,相应的鸭IFN的同源性则在70%左右。吴志光等还对鸡α、γ干扰素基因成功地进行了体外重组表达、纯化和活性测定,这些研究为我国禽类的基因文库构建和品种进化分析以及(yǐjí)基因工程干扰素的批量生产奠定了基础1、猪白细胞干扰素1998年,刘万钧等用Vero传代细胞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进行干扰试验,证明猪白细胞干扰素能有效地抑制PEDV的繁殖活性,在IFN剂量为100U/ml时可明显抑制,1000U/ml可显著抑制,2500U/ml几乎可完全抑制。2、抗新城疫病毒(NDV)2003年,王玉东等报道,发生新城疫后,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采取试验和对照治疗方法,表明使用干扰素、抗生素和多维素治疗的集群停止死亡。3、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2004年,李风华等报道,发病率为60%26日龄肉鸡用囊病康、黄氏灵等中药治疗,效果不明显,死亡率达12%,后来用干扰素注射,第2天死亡率降到2%,第3天停止死亡,治愈率98%。发生IBD后使用IFN的时间越早,效果越好。2001年,Mo等报道,采用100LD50IBDV的超强毒株HK46感染38日龄的SPF鸡8h后,再012mgrGGIFN-α肌肉注射或分别用011mgrGGIFN-α进行肌肉注射和口服治疗,7天后,使用rGGIFN-α的鸡可成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