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山烙铁头.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莽山烙铁头.ppt

莽山烙铁头.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扭角羚荒漠猫黑麂白唇鹿普氏原羚帝雉蓝鹇绿尾虹雉黄腹角雉蓝马鸡藏马鸡白鳍豚大鲵麋鹿莽山烙铁头地球----我们唯一的家别名羚牛、金毛扭角羚、牛羚,属于牛科,学名为Budorcastaxicolor。体型粗壮,体长200厘米左右,肩高150厘米左右,体重250千克左右。雌雄均具角,角形弯曲特殊,呈扭曲状,故而称其“扭角羚”。其吻鼻部裸露,并以一明显的鼻中缝分开,前额隆起。尾短,四肢强健,前肢特发达,肩高大于臀高。被毛短而松,但体侧下方披毛特长。我国分布的四个亚种毛色均不同,秦岭亚种为白色或金黄色;不丹亚种则为浅棕色,且有一明显的黑色背中线,初生牛犊为咖啡色。栖息于海拔1500~4000米的山地森林中。营群居生活,少者3~5只,多者数十只或上百只。群中都有“哨牛”,职责是站在高处警戒。扭角羚看上去又粗又笨,但反应很敏锐,攀爬能力较强。以各种树枝、树叶、竹叶、青草等为食,随着季节和食物基地的变化而迁移。繁殖期6~8月份,孕期8个月左右,每胎1仔。产于陕西、甘肃、四川、云南及西藏。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荒漠猫可算是神秘的小动物,它们还是我国的特有物种哦(当然,据说蒙古也略有分布)。说它们神秘,是因为人类对它们所知不多,甚至连居住地都不能确定。以前人们曾记载在我国,它们可能分布在四川、青海、甘肃、宁夏和陕西等地。但经过有关人员科学评估后,认为它们目前只出现在青海西部和四川北部注(1),不畏气候的恶劣,在那里的荒漠、山林边缘、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地带生活。由于数量稀少,它们被定为我国II级保护动物(不知道目前是否上升到I级)。听说青海西宁人民公园中的动物园曾成功繁殖出荒漠猫,使园内荒漠猫数量达到10只,这也使西宁动物园成为目前世界上所有动物园中荒漠猫数量最多的一个。它们的存在也帮助人们对荒漠猫有了些更多的了解。荒漠猫的体形较大,大概身长60-85cm左右。不过身形较为粗壮,四肢比较短。大概是因为住在寒冷地带的缘故,它们的毛又长又密,还有厚厚的绒毛。在冬天它们的毛色较浅,呈浅黄褐色,到了夏天则变深了。它们背上中部的毛色较深,呈深红棕色,而腹部则是灰黄等浅色。全身也没有明显的条纹,不过有时体侧和四肢会点缀些不明显的斑纹。它们的尾巴很长,尾巴背面颜色和体色相同,但在长尾巴的末端还会环绕些暗棕色的条纹,到了尾尖则变成了黑色。它们的头部比较宽,两颊各有一条深色条纹。耳朵的根部为淡红棕色,尖上还有2cm左右长的短丛毛。它们的爪子都有粗密的长毛覆盖,大概是为了适应那些崎岖道路。据了解,荒漠猫也是热衷于在夜间和晨昏的时候四处活动的家伙。同时也热衷独居。也就是说男猫女猫之间只有在每年1月至3月的恋爱季节才会在一起待上一阵子。它们小小的恋爱结晶一般在2个月后出生,大概有2-4只,当然带孩子的又是任劳任怨的猫妈妈们。荒漠猫一般选择洞穴居住,合适的天然洞穴当然是最好。据说这种洞穴还分繁殖洞和临时洞两种。繁殖洞顾名思义是猫妈妈带孩子住的地方,一般安置在向南斜坡上,为了安全起见,都有好几米深(3-5米左右),听说还有1-3个弯道,且只有一个出口。而临时洞呢,一般是离食物不远的地方,洞道浅,还有好几个出口。这样的洞穴一般供男猫们使用(看看看看,单身汉就这么惨啊……唉……不过女猫单身的时候住什么洞呢??)。它们的食谱主要由多种啮齿类动物、鼠兔、旱獭、鸟类等组成。有时食物紧缺的时候不得不跑到人类居住的地方搞点家禽填饱肚子。它们的听觉十分敏锐,据说有时能依靠聆听鼹鼠在地穴里的活动情况把鼹鼠从地洞里挖出来。威胁荒漠猫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是偷猎、化学毒物及生存环境改变(瞧,都是咱们人类的原因)。因为它们原本数量稀少,即便它们不是偷猎的主要对象,但这些因素也会深深影响它们的未来。如我在文章开头所说,目前它们被我国列为II级珍稀保护动物,在国际上则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黑麂别名岩鹿、白鼻鹿、黄鹿学名Cervusalbirostris英文名white-lippeddeer鹿科Cervidae分布青海、甘肃及四川西部、西藏东部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唇鹿的体型大小与水鹿、马鹿相似。头骨泪窝大而深。唇的周围和下颌为白色,故名“白唇鹿”,为我国特产动物。成年雄鹿角的直线长可达1米,有4-6个分叉,雌性无角。蹄较宽大。通体呈黄褐色,臀斑淡棕色,没有黑色背线和白斑。栖息在海拔3500-5000米的高寒灌丛或草原上。白天常隐于林缘或其他灌木丛中,也构件登流石滩和裸岩峭壁,善于爬山奔跑。喜欢集群生活。主要采食禾本科、蓼科、景天科植物,也吃多种树叶,有食盐的习性。发情交配多在9-11月份,雄性间有激烈的争偶格斗,孕期8个月左右,每胎1仔,幼鹿身上有白斑。鹿茸产量较高,是名贵中药村。白唇鹿普氏原羚学名Syrmaticusmikado英文名Haiwanlong-tailedphe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