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工商管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论文关键词:“互联网+”;工商管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也应该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职业学校学生走出就业困难困境,从而帮助学生谋求更好的发展,而很显然“互联网+”为职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了契机,为此职业院校一定要把握好这一机遇,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工商管理人才。1“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1.1创新创业意识不足。在创新创业社会大氛围感染下,现下的职业院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意识有所提升,但是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还相差甚远,如部分院校并没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同时也没有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创业支持,绝大多数职业院校在进行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时,还是将工商管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相关课程的实践作为教育模式重点,这都是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意识不足的体现,而这也影响了职业院校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1]。1.2教育资源保障不足。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必须要有足够的基础教育资源作为保障,但很显然由于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个相对新型的教育领域,因此现下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资源还比较匮乏,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硬件不足,如现下很多职业院校缺少网络实验室和网络教育资源,同时校外实训基地数量较少,并且质量参差不齐;第二师资资源匮乏,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实践经验较少,不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因此无法给予学生更好的创新创业教育传授。1.3课程设置体系不全。在“互联网+”背景下,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必须要有健全的课程体系作为依托和保障。但很显然现下的职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程实践性不强,即课程内容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实际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第二,课程体系针对性不强,主要表现在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缺乏关联性,没有注重课程间的衔接[2]。第三,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探索,虽然部分职业院校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是往往是以选修课程的方式开设的,因此无法对学生的创业动机进行有效的引导。第四,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之中,这也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4教学方式不够合理。在“互联网+”背景下,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还必须要有合理的教学方式,但很显然现阶段的工商管理教学方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手段单一,如单一的使用PPT或板书等单一的教学手段方式,并不注重教学手段的轮换,从而对教学效果造成影响。第二,教学方式固话,以讲述式的教育方式为主,这表示教师仍处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第三,教学组织程度有所欠缺,即缺少课上、课下教学的互动,这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比较疏远,同样是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2“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2.1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更新创新创业教学理念。创新创业意识不足及创新创业教学理念的落后,是影响职业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性原因,为此在“互联网+”背景下,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就必须要先树立创新创业意识。首先专业院校要明确,创新创业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并逐渐成为一种必要的教育理念,尤其是对于工商管理专业这样一门与社会发展联系密切的学科专业,在新经济形势背景下,只有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才能保障学生适应市场发展变化[3]。其次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开拓了教学内容的来源,并围绕各个教学环节形成了可持续的网络教育生态链,这都为工商管理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通道,并为职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构建插上了翅膀,这是现下职业院校应该具备的创新思想意识。2.2保障基础资源配套,做好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必须要依赖一定的基础资源,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生创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此笔者认为,职业院校有必要深化校企合作,深化与政府之间的合作,搭建与企业和社会深度合作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政府、风险投资公司和校友提供的创业项目与基金支持的合作平台,此外还可以借助“互联网+”背景优势,为学生创建创业孵化基地和大学科技园,这样可以为有创业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此外职业院校还可以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网络,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协会等,这样都可以更好的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更加与之相互配套的资源。2.3不断完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