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有关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合集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语言活动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篇1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对话语言。2、感受民间故事诙谐幽默的风格,喜欢参与故事活动。3、能用语言及肢体动作大胆表现故事。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活动准备PPT、各种角色头饰、老鼠嫁女剪纸图片、背景音乐活动重难点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的对话。难点:能用语言及肢体动作大胆表现故事。活动过程第一步:导入作品、创设情境、引出故事。1、教师播放PPT师:通过直观教具法,声画结合办喜事的画面导入活动。注:教师指导性语言小朋友们猜一猜,是谁家在办喜事啊?我们一起来看看。2、PPT播放故事。3、播放故事后,提问描述性问题。(1)故事叫什么名字?(2)故事中有谁?(3)老鼠最后把女儿嫁给了谁?第二步:教师讲故事。1、教师生动,有感情的在背景音乐下讲故事。2、讲故事后提思考性问题。(1)老鼠爸爸最后为什么把女儿嫁给了猫咪?(2)这是一只怎样的老鼠爸爸?(3)你认为老鼠可不可以嫁给猫咪,为什么?第三步:理解故事。1、幼儿表演故事。我们现在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吧。让幼儿自选角色,然后带上相应的头饰。教师旁白,幼儿表演。注:教师提示幼儿注意表情、动作等方面的语言。2、表演后提假设性问题。(1)假如你是老鼠爸爸,你会把女儿嫁给谁,为什么?(2)假如猫咪没有吞下小老鼠,那会怎样?第四步:围绕故事开展创造性语言活动。1、教师引导幼儿续编故事。爸爸妈妈来看女儿,听猫咪说女儿被它吞进肚子里后,他们会怎么做呢?2、画故事。3、续编故事。活动延伸语言区:把活动的教具投放到语言区供幼儿继续续编故事。活动反思这个“有点古代的故事”,不仅让孩子感受到了浓郁的中国民俗民风,还为孩子养成“尊重别人、悦纳自己”的良好品格奠定了认识基础。对大班孩子来说,这是次不可或缺的学习。同时也让我认识到:好听、好玩的故事不一定在遥不可及的地方,而是近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之处,我们缺少的,只是静静地去解读和品味。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篇2活动目标1、根据图中各动物拿水果的姿态,选用确切的动词进行讲述,理解捧、托、背的具体动作,学习词语“一串”。2、能仔细观察图片,用恰当的形容词来形容图中的各种水果。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活动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图片的观察能选用确切的动词进行讲述。难点:学习词:捧、托、背、一串。活动准备1、鞭炮和锣鼓录音片段。2、水果店背景图片一幅,水果店各类水果图片各一张。3、小猴、小刺猬、小猫动物姿态图各一张。4、知识储备:会用形容词形容各种水果。活动过程1、播放鞭炮和锣鼓录音,请小朋友听听这是什么声音,猜猜发生什么事情了?2、进入主题,根据图意进行启发提问。3、小游戏(熟悉托、捧、背三个动作)师:现在老师要让小朋友来比赛,老师说动作的名字,小朋友来把这个动作做出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反应的最快,做的动作最准确。“托”“捧”“背”……4、给故事取名字,讲故事师:我们来给这个好听的故事取个名字吧!听听谁取的名字最好,使没听过故事的人一听就能知道故事的内容,然后一起来讲讲这个故事吧。5、情境游戏《开超市》(1)师:罗老师也开了一家超市,这个超市有个奇怪的规定,来买东西时,要大声讲出你要买的是什么水果?这种水果是什么样子的?还要讲出你要怎样把它拿回家,不然就不卖。(2)师:想来买的小朋友请举手。其他小朋友都要把小耳朵竖起来,当小评委,如果来买的小朋友讲完整了才能买,不完整不能买,请他回去想好再来买。(3)师:罗老师超市的东西快卖完了,现在请小朋友帮我一起去进货好吗!活动延伸小朋友每人拥有一种不同的水果,来向进货的老师推荐自己的水果,必须用完整的句子介绍自己的水果,老师才会买。比如“我的西瓜又大又圆,快来买呀!”活动反思1.本节教学活动以游戏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亲自参与其中,更主动、深刻的掌握了活动目标所要求的内容。小朋友在整个活动中一直处于专注、积极和欢乐的气氛中,兴趣极高。我觉得这与课程设计的情境和游戏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在今后的教育活动中,我会更充分的备课,为幼儿营造一个他们喜爱的感兴趣的情境,设计与教学内容相符的、贴近生活的游戏,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2.在讲小猴子买桃子这一环节时,“捧”这一动词对孩子来说有点抽象,通过实物演示以及幼儿亲身体验,幼儿能够很好地理解这一动词。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还应让幼儿多做、多说,逐渐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