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市天宝热力有限公司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x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139 大小:3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五常市天宝热力有限公司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x

五常市天宝热力有限公司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2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五常市天宝热力有限公司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1总论1.1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五常市天宝热力有限公司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建设单位:五常市天宝热力有限公司建设地址:五常市党校东路1号五常市天宝热力有限公司内项目性质:改扩建(补办环保手续)建设规模:拆除原3台(4号、5号、6号)29MW往复炉排热水锅炉;改扩建成3台58MW往复炉排热水锅炉。改造DN800管网950米,DN700管网220米,扩建DN600管网1100米,DN350-DN150管网2885米。共扩建14座换热站。项目投资:8845.58万元1.2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符合性评述本工程属于集中供热改扩建类项目,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中鼓励类二十二项“城镇集中供热建设和改造工程”;项目建设地点为原厂区内,不新增加用地,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项目的建设有利于社会稳定、节约能源和改善环境质量,本工程建设是落实国家节能政策,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区发展规划。1.3编制依据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依据见表1.3-1。表1.3-1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依据类别名称文号时间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7.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技术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012.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2009.4.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1993.9.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2011.6.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2010.4.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2004.12.11其它相关依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规定》国发[2005]39号2005.12.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部第2号令2008.10.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修正)国家发展改革委21号令2013.5.1《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2006.2.14《关于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加强公众参与的通知》黑环发[2001]117号2001.10.16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计价格[2002]125号2002.1.31《黑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黑龙江人民政府令第23号1991.12.31《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2012.7.3《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国家发改委2013年第19号令2013.3.1《黑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黑环发[2009]51号2009.6.22《关于重新调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权限的通知》黑环办[2013]187号2013.1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环办[2013]103号2014.1.11.4编制目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和“科学发展观”等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法规要求,从保护环境的目的出发,评价本工程的建设可能对拟选厂址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与对策,为环境管理部门及工程设计部门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和设计依据,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本工程建设的可行性。1.5评价原则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严格执行国家、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坚持“清洁生产”、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原则;坚持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1.6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1.根据本工程及原有工程的特点,通过工程分析,查清污染物排放源强。2.分析调查评价区环境空气、纳污水体、声环境、生态环境等环境质量现状,查清评价区污染物总量情况等。3.贯彻“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的原则,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污染防治措施,重点分析其方案技术上的可行性及经济上的合理性,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并且使其外排总量得到控制。4.通过模式计算,预测本工程改扩建后所排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及范围。5.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