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四二战后东西方世界发展变化.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X 页数:57 大小:1.8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专题十四二战后东西方世界发展变化.pptx

专题十四二战后东西方世界发展变化.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世界现代史中考预测二战后东西方世界的发展变化二战后一、冷战1、对美国冷战政策的认识(1)原因: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妄图称霸世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力量的壮大;二战刚结束,世界人民的反战情绪高涨。(2)含义:二战结束后,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3)影响:①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②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点拨】正确理解冷战政策:冷战政策既表现为两种制度的尖锐对立,又表现为美苏对西欧、东欧甚至对西方、东方世界的激烈争夺。随着苏联实力的增强,冷战政策则演变为美苏对世界霸权的争夺,是非正义的,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影响。C2、美苏争霸过程对比(2011·莱芜学业考)下面是1950-1991年,美、日、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图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A.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B.美日西欧呈现三足鼎立局面C.日本经济高速发展D.西欧所占比重在不断增大【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20世纪90年代,美国发展速度名列西方发达国家前列,其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都和以前有很大不同,因此,人们认为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三幅图片综合反映了美、日、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但不能反映出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这一信息。国别【点拨】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美国的援助、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启示:抓住机遇,加强国际经济联系;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技术,大胆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道路,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A(2012·富阳学业考)下列组织中,与“欧洲一体化”进程有关的是①英法俄三国协约②北约③欧洲联盟④欧洲共同体⑤华约A.④⑤B.①③C.②④D.③④苏联的改革与解体(2012·连云港中考)“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作者是在抨击苏联的()A.新经济政策B.农业集体化运动C.工业化运动D.戈尔巴乔夫改革(2011·东营学业考)“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彻底倒塌了,从此后被分裂为15块碎片。”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苏联解体B.南斯拉夫分裂C.东欧剧变D.捷克斯洛伐克分裂【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1991年苏联解体,这样,在历史上存在了69年的苏联从此结束了。可见,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苏联解体。1、苏联(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拓展延伸】苏联解体的原因(1)戈尔巴乔夫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和“国际政治新思维”是苏联解体最直接的原因。(2)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是苏联解体的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原因。高度集中且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的实现,致使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不到充分发挥。(3)西方国家的干预、压力和“和平演变”战略,也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外部原因。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原因是什么?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给我国提供了怎样的经验和教训?(1)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在改革中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下台。(2)经验教训①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②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意国民经济协调发展。④坚持和健全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实行依法治国。⑤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和地位。⑥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⑦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2、国际社会主义运动(2011·山西学业考)下列关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实的搭配,不正确的是()A.赫鲁晓夫——实施新经济政策B.卡斯特罗——领导古巴民族解放运动C.邓小平——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D.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比较能力。赫鲁晓夫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列宁。亚非拉的奋起3、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驱如何理解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中东问题涉及的知识范围广,既有地理的,又有历史的、宗教的、种族的内容。1.特殊地理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中东地区是欧、亚、非三洲交界处,特别是巴勒斯坦地区,地处交通枢纽,位于阿拉伯国家的中心位置,有“中东心脏”之称。因为地理位置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