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人工神经网络和其应用第8章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应用第8章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应用第8章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应用8.1神经元与神经网络8.1.1生物神经元的结构8.1.1生物神经元的结构8.1.1生物神经元的结构8.1神经元与神经网络8.1.2神经元数学模型线性环节的传递函数::1;;;及其组合等。8.1.2神经元数学模型8.1.2神经元数学模型8.1.2神经元数学模型8.1.2神经元数学模型8.1.2神经元数学模型8.1神经元与神经网络8.1.3神经网络的结构与工作方式1.神经网络的结构(1)前馈型(前向型)1.神经网络的结构(2)反馈型2.神经网络的工作方式探索时期(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1958年,罗森布拉特(F.Rosenblatt)提出感知器模型(perceptron)。1959年,威德罗(B.Widrow)等提出自适应线性元件(adaline)网络,通过训练后可用于抵消通信中的回波和噪声。1960年,他和M.Hoff提出LMS(LeastMeanSquare最小方差)算法的学习规则。1969年,明斯基(M.Minsky)等在《Perceptron》中对感知器功能得出悲观结论。1972年,T.Kohonen和J.Anderson分别提出能完成记忆的新型神经网络。1976年,S.Grossberg在自组织神经网络方面的研究十分活跃。第二次热潮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神经网络控制的研究领域第8章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应用8.2BP神经网络及其学习算法8.2BP神经网络及其学习算法8.2.1BP神经网络的结构8.2.1BP神经网络的结构8.2.1BP神经网络的结构8.2BP神经网络及其学习算法(1)是否存在一个BP神经网络能够逼近给定的样本或者函数。8.2.2BP学习算法8.2.2BP学习算法8.2.2BP学习算法8.2.2BP学习算法8.2BP神经网络及其学习算法8.2.3BP算法的实现8.2.3BP算法的实现8.2.3BP算法的实现8.2.3BP算法的实现1.特点2.BP网络的主要优缺点8.3BP神经网络的应用8.3.1BP神经网络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例输入输出样本:测试数据:8.3.1BP神经网络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测试结果表明:除了8以外,所有被测的数字都能够被正确地识别。对于数字8,神经网络的第6个结点的输出值为0.53,第8个结点的输出值为0.41,表明第8个样本是模糊的,可能是数字6,也可能是数字8,但也不完全确信是两者之一。8.3.2BP神经网络在软测量中的应用软测量系统的设计:辅助变量的选择:变量类型、变量数量和检测点位置的选择。数据采集与处理。软测量模型的建立:通过辅助变量来获得对主导变量的最佳估计。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BOD、COD、N和P:为软测量模型的主导变量。ORP、DO、PH和MLSS:辅助变量。三层BP网络:第8章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应用8.4Hopfield神经网络及其改进8.4Hopfield神经网络及其改进…工作方式:(异步或同步方式)(异步或同步方式)稳定性定义:若从某一时刻开始,网络中所有神经元的状态不再改变,即,则称该网络是稳定的,为网络的稳定点或吸引子。Hopfield神经网络是高维非线性系统,可能有许多稳定优态。从任何初始状态开始运动,总可以到某个稳定状态。这些稳定状态可以通过改变网络参数得到。稳定性定理证明:1983年,科恩(Cohen)、葛劳斯伯格(S.Grossberg)。稳定性定理(Hopfield)8.4Hopfield神经网络及其改进8.4.2连续型Hopfield神经网络及其VLSI实现8.4.2连续型Hopfield神经网络及其VLSI实现8.4.2连续型Hopfield神经网络及其VLSI实现8.4.2连续型Hopfield神经网络及其VLSI实现8.4.3随机神经网络8.4.3随机神经网络8.4.3随机神经网络2.高斯机8.4.4混沌神经网络1.混沌(续)混沌学的研究热潮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1963年,Lorenz在分析气候数据时发现:初值十分接近的两条曲线的最终结果会相差很大,从而获得了混沌的第一个例子。1975年,Li-Yorke的论文《周期3意味着混沌》使“混沌”一词首先出现在科技文献中。混沌的发现,对科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8.4.4混沌神经网络8.4.4混沌神经网络8.4.4混沌神经网络8.4.4混沌神经网络8.4.4混沌神经网络8.4.4混沌神经网络8.4.4混沌神经网络8.5Hopfield神经网络的应用例例样本:样本:,样本:,输入:[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