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合肥市志愿服务条例(2012年10月31日合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2012年12月21日安徽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普及志愿服务理念,规范志愿服务活动,保障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的合法权利,根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活动以及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支持与保障适用本条例。第三条志愿服务活动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为主要内容,遵循自愿、平等、诚信、合法和节俭、非营利性的原则。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与志愿服务对象之间是自愿、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第四条本条例所称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自愿、无偿地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保护自然的公益性行为。本条例所称志愿者,是指不以获得物质报酬为目的,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等资源,自愿参与志愿服务的人。本条例所称志愿服务组织,是指:(一)依法登记注册、专门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二)组织志愿服务活动的机关、非营利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益性机构。第五条志愿者及其提供的志愿服务应当受到尊重。提倡、鼓励公民和社会各界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第六条市、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引导、支持和促进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将志愿服务工作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并提供必要的保障。市、县(市)区志愿服务工作指导、协调机构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规划,指导、协调志愿服务组织及其活动,管理志愿服务基金。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支持和指导志愿服务工作。第七条每年3月5日所在的周为全市志愿服务活动宣传周。第二章志愿者第八条鼓励个人在志愿服务组织登记注册,成为注册志愿者。第九条志愿者应当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和志愿服务能力。第十条志愿者享有下列权利:(一)自愿加入或者退出志愿服务组织;(二)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时间、能力等条件,选择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三)获得与所从事的志愿服务活动相关的信息和培训;(四)获得与所从事的志愿服务活动相关的必要条件和保障;(五)请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帮助解决在志愿服务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六)优先获得志愿者组织和其他志愿者提供帮助的权利;(七)对志愿服务组织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八)拒绝提供违反法律、法规和违背社会公德的服务;(九)法律、法规及志愿服务组织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第十一条志愿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以及志愿服务组织的章程和制度;(二)参加志愿服务组织的教育和培训,接受志愿服务组织的指导和安排,履行志愿服务承诺,完成志愿服务工作;(三)尊重志愿服务对象的意愿和人格、隐私等权利,不得泄露在参加志愿服务过程中获悉的个人隐私、商业秘密和其他依法受保护的信息,不得损害志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四)因故不能继续从事志愿服务活动时,应当提前告知志愿服务组织;(五)不得向志愿服务对象收取、变相收取报酬、财物或者牟取其他利益;(六)不得利用志愿者身份从事与志愿服务活动要求不符的行为;(七)维护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声誉和形象;(八)其他应当履行的义务。第三章志愿服务组织第十二条符合志愿服务组织章程的社会组织,可以申请成为志愿服务组织的团体会员。第十三条志愿服务组织应当做好下列工作:(一)建立志愿者注册制度,为志愿者配发标识和证件;(二)组织和指导志愿服务活动;(三)负责志愿者招募、培训、服务记录、考核、表彰等工作,发布志愿服务相关信息;(四)对志愿服务的内容进行风险评估,为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必要的帮助,维护其合法权益;(五)筹集、接受、使用和管理志愿服务的资金、物资;(六)开展志愿服务的宣传与交流活动;(七)志愿服务组织章程规定的其他职责。第十四条志愿服务组织招募志愿者从事志愿活动时,应当公布志愿服务活动项目的详细内容,并告知在从事志愿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第十五条志愿服务组织安排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时,应当与志愿者的年龄、身体等条件相适应,与志愿服务项目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相适应,不得安排志愿者从事超出其自身能力的志愿服务活动。不得利用志愿服务组织或者志愿服务的名义、志愿服务标志等进行以营利为目的或者其他非志愿服务的活动。第十六条志愿服务组织应当对志愿者的个人隐私等信息保密,未经志愿者本人书面同意,不得公开或者向第三方提供。第四章志愿服务第十七条志愿服务的范围包括:(一)扶贫济困、扶弱助残、帮老助幼;(二)支教助学、医疗保健、科技推广、文体服务、环境保护;(三)精神抚慰、心理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