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99年歷史指定科目考試試卷__________年__________班學號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總分第壹部分:選擇題(占80分)單選題(72分)說明:第1題至第36題,每題選出一個最適當的選項,標示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每題答對得2分,答錯或劃記多於一個選項者倒扣2/3分,倒扣到本大題之實得分數為零為止。未作答者,不給分亦不扣分。()1.某個時代中,許多出版商除原有業務外,也大量刊印童蒙識字教材、生活實用手冊、通俗文學讀物等類書籍,銷售的對象以略通文字的平民百姓為主。這個時代是下列何者?(A)秦漢(B)隋唐(C)宋元(D)明清。()2.1896年日本統治臺灣頒布的《六三法》,其第一條:「臺灣總督得於其轄區內,頒布具有法律效力之命令。」由此條文內容來看,《六三法》對於當時臺灣代表的意義是什麼?(A)從此臺灣人可以自主管理(B)臺灣人不受日本憲法保障(C)臺灣總督必須具司法背景(D)視臺灣為日本內地的延長。()3.臺灣許多地方常因重要的歷史發展而改變地方名稱。有艋舺改名為萬華,諸羅改名為嘉義,雞籠改為基隆,依此三地改名時間先後自左至右排列,下列順序何者正確?(A)萬華→嘉義→基隆(B)嘉義→基隆→萬華(C)基隆→萬華→嘉義(D)萬華→基隆→嘉義。()4.人類各大文明的發展,並不一致,而是有快有慢,緩慢的時候,甚至可以譬喻為冬眠。某學者指出,十五世紀以後,這個地區逐漸從千年的冬眠中甦醒過來,可以與某一國在哲學、數學、藝術上相競爭。請問這個地區與某一國,各指何處?(A)歐洲、中國(B)阿拉伯半島、印度(C)美洲、西班牙(D)東亞、英國。()5.古典時期的希臘城邦與中古後期的西歐城市,雖然興起的時空不同,其發展卻有不少雷同之處。下列選項何者為是?(A)皆因商業需要而興起(B)公民皆以商人為主體(C)皆是獨立的政治單位(D)皆實施直接民主政治。()6.日本某歷史教科書,用「侵略」一詞形容二十世紀的中日戰爭。日本文部省的審查意見認為:「侵略」是含有負面道德暗示的字眼,用於下一代國民教育的教科書,來描寫自己國家的行動,是不妥的,應該改用「軍事前進」之類的文字。對於日本官方這種做法,我們應如何理解較為恰當?(A)對於發動戰爭一事,日本政府並未能確切深入檢討與反省(B)對於發動戰爭一事,日本政府已從教育革新做起,知所省思(C)歷史教科書的文字,應該屬於事實敘述,避免道德評價(D)日本政府藉此做法,企圖得到中、韓政府的諒解與同意。()7.1840年,一位英國人在伊斯坦堡開辦一份土耳其文報紙《事件時報》,經營得很辛苦。後來1850年代爆發戰爭,這位英國人利用當時剛傳入近東的新科技與戰地記者搭上線,快速取得新聞上報,讓土耳其民眾可逐日獲知土軍最新戰況,《事件時報》遂而大賣。這位英國人應用的「新科技」最有可能是下列何者?(A)電話(B)電報(C)照相(D)傳真。()8.一位先秦思想家評論兩位政治人物:齊桓公致力聯繫諸侯,設法合作維繫傳統封建秩序,是個執守正道而不行詐謀的國君。晉文公雖協助周王定亂,卻僭越禮制,想仿行天子的禮儀,是個內行詐謀卻裝作遵循正道的國君。這位思想家可歸類為哪個學派?(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9.有一種組織,其成員互助合作,關係緊密。這個組織可以規範成員的工作條件、產品品質與價格,以防止會員間的惡性競爭。這個團體應是下列何者?(A)法國的巴黎公社(B)歐洲中古的行會(C)臺灣的郊商團體(D)清末廣州的公行。()10.羅馬帝國衰亡後,西歐各地城市逐漸萎縮;十二世紀以後,才又逐漸興起,只是規模有限。十四世紀中葉,佛羅倫斯、威尼斯、米蘭、熱那亞等地,人口雖仍不足十萬,但已是當時有數的大城。這四個地方發展的共同背景為何?(A)位於重要貿易線上,商業發達,經濟繁榮(B)受阿爾卑斯山屏障,免於日耳曼部落侵擾(C)為歐洲宗教中心,吸引各地教徒前往定居(D)靠近拜占庭帝國,受其保護,故民生安定。()11.一位十九世紀的法國人論及自己的時代:不論是佃農、工人或水手,只要勤勞節儉,就有機會擁有農莊、工廠或商船,甚至可能成為銀行家。這種說法反映下列哪一種歷史現象?(A)封建制度面臨解體(B)資產階級蓬勃發展(C)帝國主義不斷擴張(D)社會主義蔚為風潮。()12.據報導:被魯凱族部落大頭目世家視為傳家寶的青陶瓷,是十七世紀初荷蘭人用它裝棕櫚油,運到臺灣後與魯凱族部落「以物易物」,再運銷到日本。請問荷蘭人是以棕櫚油交換臺灣魯凱族的哪種物品?再運銷到日本哪個港口?(A)硫磺,橫濱(B)蔗糖,神戶(C)鹿皮,長崎(D)稻米,大阪。()13.一位學者自述:因為愛看地方戲曲,才對民間傳說有大概的領略;又因為社會上流行思想革命,我才大膽提出打破傳統學說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