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毫针的基本操作毫针的结构与规格一、确定体位一、确定体位二、消毒四、进针法操作:术者以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紧靠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适用:较短的毫针。(4)对于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和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必须注意针刺的角度、深度、如刺法不当,也可能刺伤胃肠道和膀胱,引起不良后果。令患者将变动的肢体缓慢恢复到原来进针时姿态,并在针刺穴位旁适当按摩,同时用右手捏住针柄做试探性、小幅度捻转,找到针体弯曲的方向后,顺着针体弯曲的方向起针、若针尖部弯曲,应注意一边小幅度捻转,一边慢慢提针,同时按摩针刺部位,减少疼痛。⑥飞法:用右手拇、食指执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泻法)四肢、臀、腹及肌肉丰厚处的腧穴宜深刺。选择原则1、患者舒适(5)针刺顶部及背部正中线第一腰椎以上的腧穴,如进针角度、深度不当,易误伤延髓和脊髓,引起严重后果。如果自针根部折断时,部分针体仍暴露在皮肤外,可立即用手或镊子起出残针。捻转角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为泻。俯卧位:适用于头、项、脊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俯卧位:适用于头、项、脊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2、便于医生取穴、施术、留针、另选穴不准确,手法过重、过猛,使针刺在骨组织上也会发生针尖弯曲或针尖弯成钩状。还应询问针刺部位有无不适感,注意有无晕针延迟反应现象。(2)两胁及肾区的腧穴,禁止直刺、深刺、以免刺伤肝、脾、肾脏、尤以肝脾肿大患者,更应注意。反之,提插的幅度小,频率慢,刺激量就小。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③刮法:用拇指抵住针尾,以食指或中指轻刮针柄,促使针感扩散。(2〕双手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操作: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适用: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提捏进针法操作:左手拇食两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适用:皮肉浅薄的穴位,特别是面部腧穴的进针管针进针法操作:左手持针管,将针装入管内,针尖与针管下端平齐,置于腧穴上,针管上端露出针柄2~3毫米,用右手食指叩打针尾或用中指弹击针尾,即可使针刺入,然后退出针管。适用:此法进针不痛,操作简单,多用于儿童和害怕针具的患者五、行针基本手法五、行针基本手法六、辅助行针手法行针与得气七、补泻手法4、口服温热糖开水一杯或50%葡萄糖20ml静注〔高血糖者除外)。处置:应先持酒精棉球压按在针孔处的血肿上,轻揉片刻。缘由:在皮外的弯针多是由于留针被其它物体压弯、扭弯。捻转补泻法:捻转角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为补;主要是针下的沉滞感,古人形容是如鱼吞钩,也就是在逐渐向里捻针的时候,突然感到用同样捻针的力量有捻不动或旋转速度减慢的情况,但切忌过分单方向旋转造成肌纤维缠绕。根据腧穴所在的位置和医者针刺时所要达到的目的结合起来而确定的。体质虚弱者,刺激不宜过强,并尽可能采取卧位。⑤震法:持针作小幅度的快速颤动,以增强针感。仰卧位:适用于头面胸腹部,上下肢部分前侧部的腧穴。适用:皮肉浅薄的穴位,特别是面部腧穴的进针体质虚弱者,刺激不宜过强,并尽可能采取卧位。左手持消毒棉球按压穴位,右手拇、食指持针柄,捻针退出皮肤,动作要轻柔。预防:初次受针者,当尽量消除其紧张情绪;刺手:一般用右手主要是拇、食、中指夹持针柄操作,其状如持笔。(2)两胁及肾区的腧穴,禁止直刺、深刺、以免刺伤肝、脾、肾脏、尤以肝脾肿大患者,更应注意。八、留针法九、出针法十、针刺的角度十、针刺的深度十一、本卷须知4.避开血管针刺,防止出血;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5.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6.防止刺伤重要脏器。(1)针刺眼区腧穴,要掌握一定的角度和深度。不宜大幅度提插捻转或长时间留针,支防刺伤眼球和出血。(2)两胁及肾区的腧穴,禁止直刺、深刺、以免刺伤肝、脾、肾脏、尤以肝脾肿大患者,更应注意。(3)背部第十一胸椎两侧,侧胸(胸中线)第八肋间,前胸(锁骨中线)第六肋间以上的腧穴,禁止直刺、深刺、以免刺伤心肺,尤其对肺气肿患者更需谨慎,防止发生气胸。(4)对于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和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必须注意针刺的角度、深度、如刺法不当,也可能刺伤胃肠道和膀胱,引起不良后果。(5)针刺顶部及背部正中线第一腰椎以上的腧穴,如进针角度、深度不当,易误伤延髓和脊髓,引起严重后果。针刺这些穴位至一定深度如患者出现触电感向四肢或全身放散,应立即退针,忌捣针。十二、常见异常情况的处理(二〕滞针在针刺行针及起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