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doc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牙科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科教案牙科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科教案第六单元第13课课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备课人李拴军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能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了解作者观点,学会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2.理清“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思想、创造力之间的关系。3.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重、难点简析本文中心论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适时适度点拨。课后练习一、二应指导学生主要从文中找答案,应鼓励学生多开辟回答途径。迁移训练旨在让学生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教法学法讨论法、问题探讨法教具、学具准备备课时间10月15日教学过程个人修改(或备注)由苏轼《题西林壁》导入:(学生集体背诵苏轼《题西林壁》)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什么?(生: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师:由此可见,事物的正确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八课《事物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板书)(也可由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中的刘墉断乾隆皇帝为一歌妓打死地痞一案导入)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找出观点)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写法和含义根深蒂固孜孜不倦汲取一事无成持之以恒推敲不言而喻轻而易举锲而不舍2.师:请同学们对照注释默读课文。同时用笔在书上划出作者总括性的语句。(学生默读)师:作者在本文开头设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这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观点?(生答:“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师:对,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以及思维视角的转换,都会使得事物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关于本文的中心论点:要点:提醒学生注意两个段落和一道习题:第4自然段和第14自然段(末段);习题二。)三、研读课文1..关于本文结构:(一)提出问题。(1~2段)从四个图形,提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论题。(二)分析问题。(3~12段)第一层(3段):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第二层(4~5段):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吸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第三层(6~9段):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并举例说明。第四层(10~13段):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三)解决问题。(14段)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所在(应注意下面的三点:第一,第5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在文中的过渡作用;第二,末段在全文中的总结作用。第三,本文是按照逐层递进的逻辑顺序进行论证的。)2..关于本文的开头:可从三个方面去考虑:从生活中的现象谈开去;为后面“放矢”“树的”;与《谈骨气》开头的开门见山作比较。3.关于本文的论证方法:(1)例证法:约翰•古登贝尔克的事例(第8自然段);罗兰•布歇尔的事例(第9自然段)——都是从自然科学方面设例。(2)引证法:第6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4..关于课后习题:(1)习题一:第一问答案见第4自然段中的有关文字。第二问答案见6、7、14自然段中的有关文字,可归纳为三点:其一,积累知识;其二,活用知识;其三,发展知识。第三问答案见第13自然段。四、拓展练习1.师:请大家看这样一个故事。(1)从前,有个吝啬的财主招不来长工,聪明的倪刚找上门去了。财主提了两个条件。一是“别人不吃的东西你得吃”,二是“别人不做的活你都得做”。倪刚完全同意。中秋节,财主家人将许多肉、果供祖赏月,倪刚去将这些供品吃个精光。春节那天,财主家都忙着拜年,倪刚却去门前挖了坟坑,把财主气得两眼直瞪。想一想,对财主提出的两个条件,财主和倪刚思考的角度有什么不同?(2)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个主簿官杨修,聪明过人。一次,北方有个国家的使节、给曹操送来一盒精制糕点。曹操接过糕点来,随手在盒盖竖着写了三个大字:“一合酥”写完后曹操将糕点放在桌子上就出去了。杨修进来,看见这盒糕点后以及曹操的手迹,灵机一动,就自作主张把这盒糕点分给大家吃了。大家一下子就莫名其妙,只好听从杨修的吩咐。不一会儿,曹操回来了,见桌子上只留下空盒子,便查问是谁的主意。杨修不慌不忙地答道:“________________”。曹操听了这话,连声称赞杨修聪明。请你想一想,杨修是如何回答的?(学生分析,教师归纳)2.师:从刚才的分析中,大家都觉得倪刚、杨修很聪明,其实他们是具有一种什么思维能力?(生答)3.师:从课文的第四小节可以看出这一点,我们一齐来读一下。4.师:对,那么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必须具备的要素是什么呢?请同桌之间商量一下,从课文中找出答案。(最后一段3点。)五、结语:同学们,生活中事物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