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人们所见到的天体并不是天体的真实位置,而是在天球上的投影位置。二、星座1.概念:2.例如:猎户座3.星座定向:九月星空图三、恒星1.概念:2.特点:3.恒星不恒:四、太阳活动1.各层太阳活动:(1)光球层:太阳黑子(太阳活动标志)(2)色球层:耀斑、日珥(3)日冕层:太阳风2.对地球影响:(1)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2)产生磁暴、极光现象;(3)增加皮肤癌的发病率;(4)影响地球上的天气气候。太阳黑子耀斑五、天体系统1.概念:2.天体系统的层次:六、月相1.概念:2.成因:从初一到满月的月相观测月相七、日食、月食1.概念:日食------月食------2.类型:一、课时安排1.第一节我们居住的地球1课时2.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3课时(含分组制作1课时)3.第三节太阳和月球2课时4.第四节观测太空3课时(含分组制作1课时)5.第五节月相1课时6.第六节日食和月食2课时7.第七节探索宇宙2课时小结、练习2课时第一节我们居住的地球1.课标解读:“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能用多种方法论证地球是个球体”2.注重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了解艰难的历程。3.做好演示实验,启发学生观察、思考。4.讨论1“有关外星人的报道”的处理。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1.课标解读:“能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确定地理位置”地球仪的核心是经纬网。地图重在运用:辨方向,定位置,量距离,识地形,获信息。“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制作小地球仪”分组制作实验。2.处理好与《历史与社会》课标的分工了解《历史与社会》教材对该内容的要求,编制一定的练习,在练习中巩固地球仪和地图知识。3.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4.比较常用的地图不只3种第三节太阳和月球1.课标解读:①“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情况”太阳直径,表面温度,日地距离。月地距离,直径,质量。②“关注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了解太阳活动:关注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太阳外部大气的分层结构对七年级学生来说要求过高。③“收集太阳、月球资料,观测太阳黑子、月球环形山”2.影响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讯的是耀斑,不是太阳风。3.重视观测,学会使用天文望远镜。4.月面状况的读图需要引导、提示,要进行内在联系的分析,本质是质量小。第四节观测太空1.课标解读:①“使用星图(或天球仪)观测四季星空,使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四季星空”学会星图的使用,学会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认识恒星和星座。②“识别若干著名的恒星和星座”七个星座,四颗恒星。③“学会利用恒星辨认方向”利用北斗七星找北极星来确定北方,亦可利用仙后座找北极星,可利用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来确定方向。2.带领学生观测星空,在观测中认识恒星和星座。3.制作活动星图,学会使用活动星图(可利用观星软件)。4.不要让学生去记四季星空。第五节月相1.课标解读:①“知道农历与月相的关系”我国的农历是根据月相变化的周期确定的。②“记录月相的变化”连续一月记录月相的形状、凸出方向、出现的方位和观察时刻。2.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日、月、地三者相对位置的变化产生了月相变化。3.月相的出没时间、凸出方向等变化规律在高中也是难点,对七年级学生来说要求太高。第六节日食和月食1.课标解读:①“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了解日食和月食发生时日月地三者的位置关系,了解遮掩和被遮掩情况,不同类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不作要求。2.把握好难度,不涉及专业的光学问题。3.做好演示实验,模拟日食和月食发生的过程,启发学生观察、思考。第七节探索宇宙1.课标解读:①“了解九大行星、卫星及小行星带,知道太阳系的总体构成和运动”根据“太阳系示意图”说出九大行星、卫星及小行星带的位置和运动。②“了解彗星的构成,知道哈雷慧星”认识彗星的形状,了解彗星是由冰构成的,哈雷慧星的周期为76年。③“描述银河系的结构、大小与形状”银河系是有众多恒星和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直径约10亿光年,形状为又圆又扁的圆盘。④“说出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太阳距银河系中心约3万光年。⑤“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2.联系实际,介绍今年火星探测器的发射和探测情况或介绍第十大行星的寻找情况。3.让学生利用媒体收集各种影象资料。4.建立宇宙结构模型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