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2.4吸热和散热-附知识点梳理(1).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2.4吸热和散热-附知识点梳理(1).pdf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2.4吸热和散热-附知识点梳理(1).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科学教案苏教版(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冷和热4.吸热和散热科学探究: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教学目标:过程与技能1.进行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2.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科学知识1.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2.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散热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2.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3.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描述同种物体中深色比浅色吸热、散热快。设计不同物体和相同物体颜色吸热、散热的对比实验。通过实验的观察、数据记录形成解释和结论。教学材料:同样大小、质地的杯子、沙、水、温度计、酒精灯、三角架、温度计教学步骤:集中话题导入新课1.每年冬天来临的时候,许多人都喜欢在手上那一个热水袋,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2.你们还能发现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事例吗?探索和调查1.不同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相同吗?2.组织学生讨论:1小学科学教案苏教版(1)那些物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你在生活中的那些地方看到过?(2)那些物体吸热慢、散热也慢?(3)那些物体吸热快、散热慢?(4)那些物体吸热慢、散热快?3.那么现在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水和沙这两种物体,能猜猜看他们的吸热和散热的情况吗?实验前1.现在请同学们作好作实验的准备,在实验之前你们认为做这个实验应该注意什么啊?2.学生分小组讨论。需要控制什么条件,要什么材料,怎样做实验。实验(1)指导实验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安排。各自进行实验。实验结束进行对比。实验(2)演示实验实验建议:两个烧瓶放入相同的有色液体(红墨水),在它们的外面分别罩上(涂上)不同颜色(黑白两种颜色)的袋子,过十分钟之后观察,得出结论。学生观察、汇报。(既要注重结果,还要仔细观察升温的进程)研究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否相同让学生进行预测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探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回顾和解释1.通过两个实验,你对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和相同物质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有了哪些认识呢?2.吸热和散热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3.设计一个保温杯。了解生活中常见吸热、散热现象的原理及应用。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空气1、空气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2、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有(弹性)。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4、(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1小学科学教案苏教版5、(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6、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7、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8、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9、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1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11、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12、(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13、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14、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第二单元:冷热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摄氏度℃)、(华氏度)作单位。2、(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3、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温差大,降温快。4、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和侧壁)。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6、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