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四章新陈代谢新陈代谢:第一节生命物质及功能一蛋白质5、收缩和运动功能——肌动蛋白、肌球蛋白1.主要元素——C、H、O、N、S氨基酸与蛋白质氨基酸:含有羧基(COOH)和氨基(NH2)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的通称。肽键:一个氨基酸分子中的α-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中的α-氨基(NH2),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称为肽键,这个化合物称为二肽。二肽再与第三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三肽,依次类推可形成三肽、四肽、五肽以至多肽。2、蛋白质的分子结构3、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4、蛋白质的分类5、蛋白质在机体中的分布和作用二、核酸是由数十至数百万个核苷酸聚合而成的复杂化合物。核苷酸是由磷酸、戊糖和含氮碱基组成,戊糖有核糖、脱氧核糖两种,碱基有嘌呤碱和嘧啶碱两类。戊糖(核糖、五碳糖)(二)核酸的种类(三)、核酸的分子结构3.空间结构(二级结构)B、RNA的空间结构(单链)DNA、RNA及功能的实现(第五节)三磷酸腺苷(ATP)A三、酶蚕豆病常用术语:酶促反应底物产物酶活性酶失活分类:单纯酶:完全由蛋白质组成。结合酶:由蛋白质(酶蛋白)部分和非蛋白质(辅助因子)部分组成。金属离子和维生素是辅助因子的成分,如第二信使学说中的Mg2+,基因表达学说中的Ca2+(P275)等。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疏松如:NAD+(辅酶Ⅰ),NADP+(辅酶Ⅱ)辅基:与酶蛋白结合紧密如:FAD(黄素腺苷嘌呤二核苷酸)酶原酶作用的特点(三)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2、酶浓度底物浓度足够的情况下,反应速度与酶浓度呈正比。3、温度高温和低温均影响降低反应速度。酶促反应速度最快时的温度称为酶的最适温度,一般接近体温,发热会影响体内酶的活性。高温灭菌4、PH酶的最适PH:使酶促反应达到最大值的PH。5、激活剂使酶由无活性转变为有活性或使酶的活性增强的物质。6、抑制剂能降低酶的活性而又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不可逆性抑制:抑制剂与酶蛋白以共价结合。重金属离子与巯基酶分子中的巯基共价结合有机磷杀虫剂与胆碱酯酶结合可逆性抑制:抑制剂与酶蛋白以非共价疏松结合。如竞争性抵制:磺胺类药物、抗代谢类抗癌药(四)酶在临床上的应用四、维生素五、水与无机盐一概述糖的主要生理功能--(一)糖酵解3、生理意义:①缺氧情况下供能的重要方式(1分子葡萄糖酵解生成2分子ATP)生理性缺氧:剧烈运动病理性缺氧:大失血、休克、呼吸功能障碍。终产物是乳酸。②是成熟红细胞供能的主要方式。(二)、糖的有氧氧化(三)磷酸戊糖途径(四)糖原的合成和分解(五)糖异生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人清晨空腹血糖浓度为:3.9~6.1mmol/L。血糖的调节及血糖的异常第三节脂类代谢储能与供能维持体温保护内脏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醇构成生物膜。③防止体温散失④保护内脏:缓冲冲击。⑤构成神经髓鞘,起绝缘作用。⑥胆固醇是以下物质的原料:胆汁酸、维生素D3、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脂肪代谢的基本情况2、甘油的代谢:运送到肝、肾、小肠粘膜等组织代谢,可氧化供能,也可异生为糖。3、脂肪酸的氧化:部位:胞液和线粒体1分子软脂酸彻底氧化为CO2和H2O,生成129分子的ATP。4、酮体的生成和利用:1)酮体的生成:脂肪酸在肝内部分未彻底氧化,转化为:乙酰乙酸、-羟丁酸、丙酮2)酮体的利用:肝脏缺乏利用酮体的酶,肝内生成的酮体需运到肝外组织被利用。乙酰乙酸、-羟丁酸:氧化产能丙酮:随尿排出或呼吸道排出3)酮体代谢的生理意义(有利也有弊):肝脏输出的特殊的能源物质,作为大脑及肌肉组织的重要能源,当体内葡萄糖不足时,脑主要依靠酮体提供能量。酮体过多导致酮症酸中毒:在饥饿及糖尿病时,脂肪分解加强,酮体生成过多,超过肝外利用能力,引起血中酮体升高,称酮血症。酮症酸中毒:因酮体中的乙酰乙酸、-羟丁酸都是酸性物质,酮血症患者如果体内酸性物质不断的积累,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即酮症酸中毒,病人表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脱水等。正常人体液PH范围为7.35~7.45,当PH<7.2时,病人可出现深大呼吸,以利于呼吸排酸,呼吸中有烂苹果气味,当PH<7.0时,病人可出现呼吸麻痹,意识障碍等。(二)脂肪的合成代谢:肝脏不储存脂肪,以极低密度脂蛋白形式运到肝外。脂肪组织合成的脂肪就贮存在脂肪组织中。小肠利用食物提供的原料合成脂肪,以乳糜微粒的形式运往全身。体内合成脂肪的原料是:α-磷酸甘油:来源于甘油的磷酸化和糖酵解。脂肪酰CoA:脂肪酸活化生成脂肪酰CoA。(葡萄糖有氧氧化生成乙酰CoA,乙酰CoA可合成脂肪酸。)脂肪的合成:以α-磷酸甘油及脂肪酰CoA为原料,在脂肪酰基转移酶、磷酸酶及甘油二脂酰转移酶的催化下合成脂肪。二、血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