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活动说明及教学建议用显微镜观察生命世界.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主要活动说明及教学建议用显微镜观察生命世界.ppt

主要活动说明及教学建议用显微镜观察生命世界.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放大镜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放大镜下的晶体4、怎样放得更大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微小世界和我们1、整合内容,是把有限的教学时间用到更有价值的教学活动中去。(如删掉《放大镜下的放大倍数》)3、重新调整和梳理对一些课的内容和小标题,使每课内容更加清晰和合理。(如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原来的两个小标题是“昆虫王国探秘”和“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现改为“奇特的身体构造”和“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这样的改动较好地体现了本课内容的层次性。即在指导学生对昆虫的观察活动时,是从昆虫的身体构造到昆虫的生活习性。由易到难,由静到动,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如《放大镜下的晶体》增加一个标题—制作晶体。前面是观察晶体,后面是制作晶体。《怎样放得更大》除“做个简易显微镜”外,增加一个标题—“显微镜的发展”)4、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对原本直接介绍人类探究微小世界的成果的课--《微小世界和我们》,改为学生查阅资料,汇报交流。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三、概念及活动结构图四-1、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四-2、单元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四-3、单元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五、主要活动说明及教学建议--本单元的重点教学活动五、主要活动说明及教学建议—1、用放大镜观察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生活环境:只要在蚜虫多的植物附近都有。形态:草蛉是完全变态的昆虫,成虫的头顶长着一对又细又长的触角,头的两侧是闪着金色光泽的大眼睛。它的身体多呈嫩绿色,翅膀透明,纵横交错的翅脉形成格状的网络,就像披着轻纱一般美丽。生活习性:草蛉产卵的方式十分奇特,雌草蛉常把卵产在蚜虫密集的植物叶片反面。产卵时先从尾部拉出一根丝,然后在丝的顶端产一椭圆形卵,往往是一簇簇卵产在一起。在蚜虫多的地方,还能找到草蛉的幼虫。草蛉的成虫和幼虫都能捕食蚜虫以及其它为害农作物的小虫,尤其是幼虫十分擅长捕食蚜虫,素有“蚜狮”之称。其口器外形像两把镰刀,左、右的上下颚分别合成刺吸式构造,能插入蚜虫体内,吸取蚜虫的体液。草蛉的幼虫把蚜虫的体液吸干后,还会把蚜虫的空壳粘在自己的背上作为伪装,成了披着蚜壳的“狮子”。但这个过程和这些现象都需要在放大镜下观察才能看得清楚。课本上的“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仅是一个举例。希望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从中受到启发,乐意参与这个活动。能选择一至两种昆虫在放大镜下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观察和记录。五、主要活动说明及教学建议—用放大镜观察晶体五、主要活动说明及教学建议—用放大镜观察晶体五、主要活动说明及教学建议—2、用显微镜观察生命世界(细胞、水中微生物)1、观察工具和材料的准备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解决观察工具和材料的问题。最好做到放大镜每两人一个,显微镜一个小组一个。(除了和学校附近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外,还可以自制简易的放大镜、显微镜和观察装片。)为观察更多的生物体的细胞,建立生物体都由细胞组成的概念。在实在不能让学生观察更多的细胞标本的情况下,可从各方面收集一些细胞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只有在观察较多的生物细胞后,才有利于学生总结出生物体是细胞组成的。五、主要活动说明及教学建议—用显微镜观察生命世界五、主要活动说明及教学建议—用显微镜观察生命世界五、主要活动说明及教学建议—3、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取得的成果及意义分成若干专题,各组学生按自己选定的课题从不同的方面去收集资料,并整理好资料(照片、实物、图表或课件等),各小组还要确定汇报方式及主要汇报人。教师在课前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并根据学生的要求提供相应的设备。发动学生对教室做一定的环境布置,流出给学生张贴汇报资料的地方。五、主要活动说明及教学建议—3、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取得的成果及意义五、主要活动说明及教学建议—3、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取得的成果及意义《微小世界》单元的教学内容中,充分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社会的关系。如何指导学生认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呢?指导学生亲身观察和体验,经历从眼睛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用显微镜的观察,并进行比较。从而体会到由于观察工具(即技术)的进步,能使人类看到的范围扩大,能发现紧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五、主要活动说明及教学建议—认识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五、主要活动说明及教学建议—5、如何使用单元资料本单元的最佳教学时间是6月份。因为昆虫、植物、微生物只有在6月份以后,气温较高时才生长繁茂、大量繁殖。制作晶体的活动也需在温度较高的室温下。因此建议对本册教学内容在顺序上作一些调整。把本单元的教学时间放在气温较高,生物生长繁茂时进行。欢迎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