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呼吸过程呼吸过程第一节:呼吸道功能气管的分支第一节:呼吸道功能呼吸道的主要功能第二节、肺通气的机理一、肺通气的原理一、肺通气的动力一、肺通气的动力3、呼吸类型(二)呼吸时肺内压和胸腔内压的变化呼吸时肺内压和胸腔内压的变化呼吸时肺内压和胸腔内压的变化(三)肺泡表面张力和表面活性物质(三)肺泡表面张力和表面活性物质表面张力对肺泡大小的影响r=0.01cmr=0.005cmP=2X20/0.01P=2X20/0.005=4cmH2O2=8cmH2O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二、肺通气的阻力四、肺通气功能的评价四、肺通气功能的评价五、肺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每分钟内吸入或呼出肺的气体总量=呼吸频率X潮气量最大通气量:最大限度地作深呼吸,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量无效腔:存在于呼吸道的气体是无气体交换的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有效通气量)。第三节气体的交换第三节气体的交换第三节气体的交换二、气体的交换决定气体交换速率的因素气体的弥散速率气体弥散的面积和距离呼吸膜两侧的分压差呼吸膜气体交换的过程肺部交换组织交换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影响肺换气的因素呼吸膜的面积和厚度肺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和每分钟血流量之比V/Q=0.84肺血流量与肺泡通气的配合气体交换需要两个“泵”一为气“泵”:呼吸机收缩,气体进入和输出二为血“泵”:右心室活动,向肺泡输出血量这两个泵相互配合以人为例:肺通气量(4L/min)/肺血流量(5L/min)=0.8生理意义:比值变小?变大影响组织换气的因素组织细胞代谢血液供应第四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二、氧的运输血氧饱和度氧容量:将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所能结合的最大氧气量。201ml/L氧含量:每升血液的实际含氧气量。动脉:194ml/L,静脉:144ml/L血氧饱和度:氧含量占氧容量的百分数。动脉:98%;静脉:75%。氧饱和:足够氧分压时,与HB百分之百结合一克HB可结合1.34mL氧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特点1.反应快、可逆、不需要酶催化、受氧分压的影响2.氧合与氧化3.可结合4分子氧4.两对alpha链和两对beta链相互作用5.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和解离曲线呈S形氧离曲线:表示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氧离曲线的特点及生理意义上段:曲线较平坦,在血氧分压在60—100mmHg,对血氧饱和度没有影响,保持在90%以上,不至于发生低氧。氧离曲线的特点及生理意义中段:较陡,血氧分压在40—60mmHg时,血氧分压稍有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很大,释放大量的氧,满足机体代谢需要。氧离曲线的特点及生理意义下段:曲线最陡,血氧分压在15—40mmHg,血氧分压稍有下降,就有大量氧气释放,满足组织活动增强时需要。该段代表了氧气储备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血二氧化碳分压、pH和温度PCO2升高、pH减小、温度升高—使氧离曲线右移,血氧饱和度下降,有利于氧气的释放。PCO2降低、pH升高、温度降低—氧离曲线左移,氧合血红蛋白形成增加。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升高,氧离曲线右移。波尔效应三、二氧化碳的运输二氧化碳的运输第五节呼吸运动的调节第五节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的中枢调控呼吸的基本中枢延髓呼吸中枢:管理呼吸活动的基本中枢脑桥呼吸中枢:上部---呼吸调整中枢中下部----长吸中枢呼吸节律的形成呼吸的中枢调控一、脊髓和脑干在呼吸调节中的作用呼吸肌的运动神经元位于脊髓前角膈肌的运动神经(膈神经)位于颈段3、4、5节肋间肌的运动神经主要由胸腰段2-6节发出切断胸腰段第六节以下脊髓的影响??切断颈段第六节以下脊髓的影响??切断颈段第二节脊髓的影响??脑干背面观二、延髓呼吸中枢的特征1、分为吸气中枢和呼气中枢,重叠现象。以吸气中枢为主1)背侧群细胞(包括孤束核)-吸气神经元群,支配对侧膈肌运动神经元。可作用于腹侧群细胞2)腹侧群细胞:(1)疑核-迷走神经、舌咽神经支配同侧的呼吸辅助肌(2)后疑核-支配肋间肌的运动神经元:后疑核的上部主要是吸气神经元-90%支配对侧肋间外肌运动神经元后疑核的下部主要是呼气神经元-100%支配对侧肋间内肌运动神经元2、吸气中枢与呼气中枢的交互抑制1)吸气神经元兴奋抑制呼气神经元2)吸气神经元兴奋引起脊髓吸气运动神经的兴奋,同时有侧支通过中间神经元抑制脊髓呼气运动神经的兴奋。反过来则反之3)自动发放节律性冲动:吸气神经元呼吸节律的形成延髓吸气切断机制三、呼吸的反射性调节肺牵张反射吸气感受器(气管支气管平肌)延髓(吸气切断机制)呼吸肌呼气三、呼吸的反射性调节三、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