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四章血液循环血液循环心脏节律性的搏动推动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按一定方向循环往复地流动。血液循环是英国哈维根据大量的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于1628年提出的科学概念。然而限于当时的条件,他并不完全了解血液是如何由动脉流向静脉的。1661年意大利马尔庇基在显微镜下发现了动、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从而完全证明了哈维的正确推断。人类血液循环是封闭式的,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构成的双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分支----毛细血管(物质交换)----各级静脉----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气体交换)----肺静脉----左心房心脏射血功能一、过程1.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经历的时间包括收缩期和舒张期(1)心动周期与心率成反比心率=75次/min=1.25次/s心动周期=1/心率=0.8s(2)时间分配(3)心脏跳动特征:①两侧心房或心室呈同步收缩②心房收缩在前,心室收缩在后③心舒期长于心缩期(保证充盈)④心率加快,心动周期缩短时,以心舒期缩短更为显著2.射血过程和原理(左室)(1)心室收缩与射血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2)心室舒张与充盈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心房收缩期提示:A.心室容积在减慢射血期末达到最小B.室内压和主A压在快速射血期达到最高C.推动血液从房→室→主A的主要动力:压力梯度压力梯度产生的原因:心室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室内压的变化,从而导致心室与心房,心室与主A之间产生压力差D.左右心室的泵血过程基本相同,但左心室的压力变化幅度大的多E.心室在泵血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心房可使心室进一步充盈,但不起主要作用3、心音(heartsound)第一心音二、心脏泵血功能评定(2)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量的百分比。(3)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搏出量×HR安静时N:4.5~6.0L平均5.0L5.心脏做功量:(1)每搏功:心室收缩一次做的功左室搏功=搏出量×血流比重×(平均动脉压-左心房平均压)(2)每分功:心室每分钟内收缩射血做的功=每搏功×心率6、心力储备(1)心率储备—主75次/min→160~180次/min(2)搏出量储备70ml→150ml包括A.收缩期储备(大):收缩↑B.舒张期储备(有限):回流↑五、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一)影响搏出量的因素1.前负荷(1)定义:(2)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充盈血量(3)作用:一定范围内,搏出量随前负荷增大而增大异长调节:通过改变心肌初长度引起心肌收缩力改变的调节(4)心室功能曲线(Starling曲线)机制:前负荷主要取决于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主动脉压越高,等容收缩期越长,射血时间推迟并缩短,心肌缩短程度和速度降低,射血速度减慢,搏出量减少机制:心肌后负荷↑(动脉血压↑)→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期缩短,射血速度慢→搏出量3.心肌收缩能力心肌的变力状态(二)心率机制:(1)心率过快→心动周期缩短→舒张期缩短显著→心室充盈不全→搏出量↓→心输出量↓(2)心率过慢,而心肌伸展性有限→心室充盈有限→心输出量↓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1、心室肌细胞的RP和AP静息电位:约-80~-90mv,机制类似骨骼肌细胞产生机制: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分0、1、2、3、4期特点:①复极过程复杂②持续时间长③升降支不对称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构成3、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形成机制动作电位形成机制自律细胞的生物电特点1.窦房结细胞0期去极化机制4.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三、心电图P波:两心房去极化波四、心脏生理特性(一)自动节律性/自律性:心肌能自动地、有节律地产生兴奋的能力1、衡量自律性高低的标准:兴奋的频率(1)正常起搏点——窦房结(2)潜在起搏点——房室结等传导系统(3)窦性心律:心脏节律性活动以窦房结为起搏点(4)异位心律:以窦房结以外的部位为起搏点的心脏活动窦房结控制潜在起搏点的机制:①抢先占领②超速驱动压抑2、自律性的形成机制:自律细胞动作电位4期膜电位不稳定,自动去极化3.影响自律性的因素(二)兴奋性:心肌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1、衡量自律性高低的标准:阈值2、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绝对不应期(ARP):0期开始--->复极化至-55mv钠通道全部失活,兴奋性完全消失!3、影响兴奋性的因素4、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心肌收缩关系(三)传导性:心肌细胞之间传导兴奋的能力1、衡量传导性高低的标准:兴奋的传播速度2、传导途径:3、传导特点:(1)各部位传导的速度不同,其中浦肯野纤维最快,结区最慢。(2)心房、心室传导快,有利于其同步收缩舒张(3)房-室延